《作家荟》发文《阅读点亮人生》《面对“天命”》
标签:
读书教育生活 |
分类: 散文随笔 |

阅读点亮人生
郭广华
我永远爱书。爱漂亮的方块字,爱书页的气息,爱优雅精致的封皮,爱纸张的象牙白,还有书中美丽的插画。
我永远爱书。爱鲁周树人深邃的文字,爱他笔下的肆意北风,爱可爱的塑雪罗汉。爱林徽因笔下的钟绿,爱她笔下美人的那张脸,典雅而又温热。我爱张爱玲笔下满脸“颤抖的灵魂”的女人,她有冷硬的眼睛,有直面丑恶的勇气。她坦然地讲钱,那样真切,真切里又有一点儿温柔。
书给予我一双眼睛,我把它装在心上,感觉到心脏的蹦跳、血液的流动。我看到了世界的侧脸,触摸到了世界的本质。
我永远爱书。可惜的是,现实中我找不到乐于读马尔克斯的人,见不到为史铁生流泪的人,寻不到村上春树的学生……
我离不了书与笔,我可以没有朋友,可以不被理解,但我不可以不读书。
书给予我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我的思想可以任意驰骋,我可以像庄子一样无功无我,可以像佛祖一样纤尘不染,可以像孔子一样天人合一。
王尔德说过:“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于我而言,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台灯下翻阅《红楼梦》,在小河边细品《全唐诗》,在柳荫下琢磨《道德经》……
我永远爱书,爱到爱它的一切,爱到可以放弃美衣美食,可以放弃荣华富贵,可以忍受孤独,忍受冷漠。
我的人生由书构建,我的世界由书组成。我爱书,爱阅读,书给予了我太多太多。书让我与李白对话,与杜甫交友;书让我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和气度;书让我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与豪气;书让我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的乐观与豁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阅读点亮了我的人生。
(《作家荟》2023年6月4日)
(作者:郭广华
邮箱:gghd163@163.com
面对“天命”
郭广华
《论语·雍也》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里,孔子把伯牛的病看成“命里注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命”,由此观之,孔子是相信“天命”的。
什么是“天命”呢?“天命”就是客观存在、不可更改、不因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定性因素。比如,我们的出生地,我们的生身父母,这都是与生俱来,不可更改的,这就是我们的“命”。如果让我们选择出生地,很多人会选择出生在大都市,成为北京市民,上海市民,这样就有更多机会考取‘985’、‘211’,但这只是“如果”,不可能成为现实。对待“天命”,我们只能采取安然面对,欣然接受的态度。
但安于“天命”不等于囿于“天命”,不等于消极无为,我们更应该奋力挣“命”。
《论语·述而篇》有这样的记载: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在这里,孔子病情严重是“天命”,但孔子并不畏惧严重的病情,因为他一生都在积极践行仁德,犹如不断向上天祈祷,可谓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无愧于己,做到了这些,也就没有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了。
孔子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不也如此吗?很多农村孩子不囿于“天命”,通过努力拼搏,冲出了农村,进入了都市,成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令人艳羡的天之骄子。文学家莫言,科学家卢瑟福,思想家杨伟名,艺术家杨丽萍,他们不都是农民出身吗?他们勇于挣“命”,最终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至此,我想到了中国古人谈论人生态度时常说的六个字——“听天命,尽人事”。
(《作家荟》2023年6月4日)
(作者:郭广华
邮箱:gghd163@163.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