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大佬演讲录:已到“不变则亡”的时代(上)

(2013-11-13 17:58:37)
标签:

杂谈

近一段时间,马化腾、周鸿祎、卫哲、刘炽平、郭广昌等企业大佬纷纷在不同场合发表演讲,从对传统企业转型的建议到关于移动互联网趋势的预测,内容“含金量”十足。以下整理了五位大佬演讲中的核心观点。

卫哲:认清所处行业,用互联网解决问题

卫哲2013年9月14日在“正和岛互联网俱乐部”成立仪式上的主题发言。

“85后将催生电商质变”

中国没有马云,电子商务也会成功,但是可能会多摸索几年。真正决定的是用户群的年龄结构,你早也不行,晚的话机会就没了。在这2001年,上海有一家伟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叫8848,比现在的亚马逊都牛,因为它们当时就O2O了,可是这一切开始的都太早了,背后的人群还没有成长起来。先驱的一般都是先烈。

包括现在很多开始做移动互联网也因为行动得太早了,所以必须要顺势而为。中国互联网人口结构的理解决定了你做的事情的布局和起步。

互联网改变我们这一代人改变的其实还是很小的,我们无非用微信,用微博,跟我们下一代85后是不能比的,而且这个潮流是不可逆的。我2008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判断就是2015年是中国电子商务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为什么?因为80后三十而立,85后出生的人进入30岁了,他们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人群。

所以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只要看一看,你的消费人群定位在几岁?你就知道你还有几年准备期。比如说我去年投资了中国最大的婚纱摄影金夫人,他们也是我们岛亲。为什么?因为85后现在是结婚的高峰,他们对婚纱的选择不像我们以前结婚的时候,去很多个婚纱店比比价就定下来了。他们对婚纱品质的要求特别高。包括咱们汪建国总的孩子王,也别着急。母婴市场还没有那么快,但是快了,85后的育龄高峰期就要到了,等那个时刻一到,他们在网上的黏性会更强。所以刚刚有岛亲问我最近在看什么?我就在看85后还有什么东西快要买了。85后什么东西快要买,这个垂直领域的电子商务就会成为主流。

“看不见电子商务的终被淘汰”

传统企业从最早开始的看不见电子商务,到后来看不起,我见过很多做服装的大佬,说服装业水很深,凡客的陈年是卖书的,他怎么可能会卖衣服。包括国美、苏宁,对刚冒出来的刘强东同志也看不起,所以这个阶段是看见了,但是看不起。2009年到2010年左右,淘宝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在给大家清醒剂。随便20几亿的营业额让大家看不懂。而最后就是是看不到。就是看不到未来该怎么走。如果你消费者都已经移民到了互联网,你自己却没有移民过去,最终你的企业、你的品牌你的产品将被淘汰。

“在线零售商将利用客流做MALL”

中国B2C电子商务有四种模式。

第一是平台类,简而言之就是网上商业地产。地产大佬怎么玩?一般都是做个MALL,不管定价、库存,什么都不用管。这类公司比较像互联网公司。商业地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最大成功秘密是你买的地要足够便宜。现在互联网上PC端的圈地时代已经结束了,当年淘宝发展一个活跃用户只需要2到3块人民币,就相当于一亩商业地20万人民币。现在发展一个活跃用户需要成本100块人民币,即使碰到很好的运营团队70块也做不了了。因为“地”太贵,所以在PC端上面建MALL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移动端开发活跃用户还是比较便宜,但是这样便宜的“地价”不会超过一年半的。一年半以后移动互联网的拉客成本,引流成本会和PC接近。

第二类是在线零售商,比如说一号店、京东。很多在线零售商,真是赔钱赚吆喝,出路在哪?也很简单,类似于我们酒店前面的这个家乐福,这是全世界营业额最好的家乐福。它们的模式是什么?零售不挣钱,把零售建到二楼、三楼去,同时把一楼租出去,利用我的人流收租金也很赚钱,所以在线零售商下一步就是想跑到那儿去,利用我的客流做MALL。

第三类就是做线上品牌。比如说自由品牌凡客。电子商务假如做平台要迅速做大,但是做品牌就应该快。做品牌关心的不是你有多大,而是你是不是足够快。今天到现在我已经投资了8个项目,B2C电商一个也没投,因为一个也不符合真正的价值创造的标准,都在盲目做规模,而不知道规模带来的效益是什么?

第四就是O2O,线上线下必须打通。

“电子商务是马云的,商务电子化是大家的”

做传统行业,我们要关注,你是属于哪一类传统行业。因为有些传统行业他的原有的模式就非常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这里也分为四种冲击。

第一类,对于一些产品容易被数据化的行业请来神仙也没有办法。比如说以前我在国外生活的时候我喜欢租碟片,现在碟片盗版DVD都没有了。

第二类,企业的产品极其标准化,也会被消失,3C东西容易标准化。我有一个85后的同事,说他这辈子没进过超市,只去便利店。这一点非常可怕,标准化产品是不需要去店里面消费的。

第三类,产品不是标准化,而且还能有长尾效应。这类产品会因为互联网而受益,这时候线下体验变得很重要,很多大牌时装店,旗舰店、体验店还是要开的,但是不要指望从店里产生销售额。

第四类,如果你的行业是产品加服务,那么你能从互联网获益就更大了。线下店不仅不会消亡,还可以大力发展。因为他卖的服务是网上不能替代的,比如说婚纱摄影,比如说餐饮,洗个头,电脑不可能高科技到那个程度。”

马云提出电子商务,那是因为他以前没有商务,他是光脚的,基本上是砸场子的。而各位是有商务的,我建议大家考虑的问题是商务电子化,而不是电子商务化。你什么都没有你去砸场子你就是电子商务,你线下有实体店,有原来的业务那种叫商务电子化。互联网应该是解决你们的问题,而不是给你现有的企业带来新的问题。如果是传统企业,率先应该考虑不是去变成电子商务,而是考虑一下,我原来的商务平台哪些环节可以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手段去解决。电子商务是属于马云的,商务电子化是属于大家的。

周鸿祎:别老想赚钱,先重视用户体验

2013年10月18日,周鸿祎在“2013华夏之星前进计划”之“小企业公益大讲堂”上的演讲,被业界誉为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经典教程。

“用户体验就是打开矿泉水,喝到了茅台”

很多企业有些误区,觉得用互联网,不就是花钱买技术吗?互联网有很多大的概念,很多人一讲互联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终端,好像你花了钱,买了互联网的技术,就变成互联网企业了。

其实,我觉得那些都是一些战术。我认为,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必须要掌握互联网的几个基本价值观。它们和传统商业不一样。

第一个,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顾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在没有互联网的传统时期,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俗地讲,买的没有卖的精。

传统的商业里讲的是:客户是上帝。在这样的经济关系里,只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商家,一个是客户。客户是谁?是花钱买你东西的人。谁向我付钱,他才是上帝。这是传统经济的游戏规则。各种营销理论,通过产品包装、广告推广、促销甩卖,都是一个目的,就是要把东西卖给顾客。

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越来越有话语权。这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营销,其效果会越来越小,而用户的体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你提供给用户的,过去是功能,后来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再进一步说是给用户创造价值。但最后,你发现能胜出的决定性要素,其实是用户体验。

我打开一瓶矿泉水,喝完之后,它确实是矿泉水,这不叫体验。只有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超出预期才叫体验。比如有人递过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一喝原来是50度的茅台。这就超出我的体验。假设它真的发生了,这就是一个好的用户体验。我就会到处讲,我到哪个地方开会,我开了一瓶矿泉水,结果里面是茅台。我还要写一个微博,绝对转发500次以上。

“进入互联网不要一上来就想着赚钱”

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从商业游戏规则来看,互联网上的产品和服务虽然千变万化,但挣钱的模式其实就三种。

第一种挣钱方式,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如果你卖真实的东西,你可以管它叫电子商务。如果你卖虚拟的东西,比如卖基金,卖股票,卖理财产品,你可以管它叫互联网金融。抛开这些概念,第一种挣钱方式就是以互联网为平台,做的还是传统生意,它只是发挥了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网聚人的力量。

第二种,就是广告。如果你的服务不能赚钱,但你有足够多的眼球,有足够多的用户,这样你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这就是广告。

第三种,就是增值服务模式,网游最典型。

这么多年来,再牛的互联网公司都逃不开这三种挣钱模式,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获取最大的用户群。

当你决定进入互联网的时候,即使看不明白,也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要赚钱,或者把传统生意简单照搬到互联网上,或者简单地把互联网看成分销平台、推广平台。这都不是对互联网真正的理解。你要认真考虑,怎么样利用互联网给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你能够比借助传统手段获取更多的用户。

大家都用微信。前段时间,有很多人吵吵说微信是不是要收费。我就跟这些人讲你们太不了解腾讯了,腾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使用的是互联网的游戏规则看。为什么能颠覆运营商?因为微信把运营商收费的短信和彩信给免费了。

微信不会收你的通信费,你们每天用微信,对腾讯来说是巨大的用户群。但是,腾讯只要在微信里给 大家推广游戏,让大家都打打飞机,在里面给你推荐商品,它能轻松地挣到比中国移动每年收的短信费还要多的钱。

免费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就是价值链的延长。我们没有停留在只做杀毒上,我做了安全浏览器和安全的应用商店。因为我的免费安全、免费杀毒给我带来了中国90%的用户,因此也有相当比例的用户使用360浏览器,使用360手机助手来下载各种手机游戏、手机软件。这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有了流量,就可以产生搜索、导航等广告模式。

很多人用浏览器玩儿游戏,360给玩家们推介一些网游,向用户收费,这就是增值服务。广告加增值服务,这就成了360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互联网硬件可以不赚钱?那是因为硬件不再是一个价值链里的唯一的一环,而是变成了第一环,变成了我跟用户之间交互的窗口,变成了我跟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企业都指望用户用了我的冰箱,开着我的车,看着我的电视之后,每天都想办法提供其他的服务。这对传统厂商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要学会用互联网的思路去做后续服务。如果我只是一个会生产硬件、卖硬件的厂商,那你的价值链已经被人免费掉了。你最后可能只变成代工,挣个微薄的利润。价值链的高端会被做信息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厂商拿走,这不是危言耸听,它不会立马发生,但在下一个五年会看到这个趋势。

“创新应该走下神台”

创新不要成为伟大的理论,是每个屌丝都可以干的事。我也找了很多案例,也跟大家的交流。我用两个最通俗的话,来做一个总结。颠覆式创新是三种:

第一种,就是你真正发明一种新的原材料。比如你在家里发明水变油,这种绝对是颠覆,“两桶油”一定要干掉你。

第二种,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你把一个过去很复杂的事变得很简单。你把过去一个很困难的事,可能需要学习的事,变得不加思索就能使用,实际上就是简单的力量。很多人老觉得说要做一个别人没做过的事才证明我牛。如果用户不认可,你再牛的技术是不能颠覆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你要想做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果能够降低门槛,刚才说了一个是钱的门槛,一个是使用障碍的门槛。它能产生奇迹的力量。

比如微博,相比博客就降低了写作与阅读的难度。

第三种就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商业模式颠覆,用大俗话说,就是你把原来很贵的东西,能想办法把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能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得免费。这件事就能产生巨大的颠覆,这当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很多颠覆式创新刚出来的时候都是微创新。为啥呢?恐怕连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干的这件事是要颠覆一个产业。对产业里的领导者来说,他们一定是看不起、看不清、看不懂。如果你干的事刚出来,他们就整明白了,那一定没有你的机会。他们一定携人力、物力和捆绑的能力,把你干死。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