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十三)

标签:
教研活动教育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一堂“前n项和”复习课
------数列教学的巧思
本次教研展示课《数列的前n项和(一)》,6月4日,王丁丁老师以其严谨的设计与创新的探究,为我们呈现了高效课堂的范本。
一、规范奠基:细节处见教学真章
课堂始于无声的规范。从开窗通风营造清新环境,到白板笔、多媒体设备的细致检查;从引导学生齐备书笔工单,到桌椅横竖成线的精益求精——这些看似琐碎的“七步管理”(通风、用具、用品、卫生、桌椅、考勤、问好),实则是构建专注学习场域的关键。当师生互致问好的声音落下时,数学思维的引擎已悄然启动。
二、温故探新:问题链驱动深度思考
复习环节直击核心三问:
1.数列前n项和定义?
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3.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简洁的回顾为后续探究铺平道路。例1的设计独具匠心:已知通项公式
an
问题1的提出点亮课堂火花:“能否以
an
和
bn
学生思维瞬间活跃,“cn
三、探究升华:错位相减法的智慧拆解
针对学生构造的
cn
变形1:
dn
变形2:
en
清晰呈现“错位相减法”三步精髓:
乘公比:
Sn
错位对齐: 将
Sn
相消求和: 两式相减,化复杂和为等比数列和
板书设计巧妙运用“思路点拨”,将抽象算法可视化,使学生清晰看到“错位-对齐-相消”的思维路径。
四、综合应用:融会贯通的实战演练
例2将探究推向高潮:
已知等差列 {an}、等比列 {bn} 的首项公差公比,求:
(1) 通项公式
an,
(2) 若
cn
此题完美融合等差、等比通项求解与错位相减法应用,检验了学生知识迁移与问题解决能力。
五、闭环管理:素养落地的完整链条
课堂尾声同样体现“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网络,强调错位相减的适用情境与思想本质。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巩固公式,“拓展作业”挑战构造与综合应用(高职考考点19)。
离场规范: “七步整理法”(归位、保洁、道别、推椅、整桌、静离、断电)将秩序感与责任感培养贯穿始终。
教研启示:
本节课的精彩在于:
问题驱动: 以“构造新数列”激发探究欲,使难点学习成为内生需求。
思维可视化: “三步法”板书将抽象运算转化为可操作的思维工具。
全流程育人: 从知识传授到习惯培养,彰显数学课堂的综合育人价值。
这堂课不仅是求和公式的复习,更是一场数学思维与教学艺术的生动展示。它启示我们:精心的流程设计、巧妙的问题链、清晰的思维脚手架,是构建高效深度课堂的不二法门。期待老师们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数列求和”教学的研究,让数学思想在课堂中自然流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