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十二)
标签:
教研活动教育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点差为刃,巧解中点弦
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弦”问题,是高职考中兼具难度与区分度的经典题型。2025年5月21日郑秀骄老师执教的《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公开课,以“点差法”为核心武器,通过结构化步骤与阶梯式变式训练,呈现了一堂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代数方法示范课。
一、课堂亮点:五字为纲,点差破题
郑老师以 “温·行·结·探·启” 五字教学法串联课堂,将抽象的代数运算转化为可操作的思维路径。
1.“点差法”六步程序化操作,课堂提炼出普适性解题框架,直击中点弦问题核心:
步骤一:设点
设弦端点坐标 A(x1,y1), B(x2,y2),代入曲线方程(双点落地)。
步骤二:代入
将两点坐标分别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建立代数基础)。
步骤三:作差
两式相减,巧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核心技巧,化二次为一次)。
步骤四:中点代换
引入中点坐标 (x0,y0),替换 x1+x2=2x0, y1+y2=2y0(关键转化)。
步骤五:斜率显形
利用 k=(y1-y2)/(x1-x2),构建斜率与中点关系(几何代数交汇点)。
步骤六:求解应用
解出斜率、直线方程或参数(如离心率),完成问题闭环。
2.变式阶梯训练,深化思维
精选三类变式,覆盖中点弦核心考法:
变式1(双曲线):已知中点 A(2,1),反向求弦所在直线方程(基础应用)。
例2(抛物线):结合焦点性质,求中点弦斜率(综合提升)。
变式2(椭圆):由定点弦方程反求离心率(逆向思维,直指参数本质)。
二、核心策略:设而不求,代数为桥
郑老师紧扣中点弦问题的本质矛盾,凸显两大策略:
“设而不求”的运算智慧
通过设点、作差、代换,巧妙回避直接解点的坐标,极大简化计算(如例2中利用 y+y=-2 直接求斜率 k=-1),体现“代数运算的舞蹈美”。
中点坐标的核心枢纽作用,强调 步骤四(中点代换) 是化繁为简的关键,将二次曲线方程差转化为一次线性关系,直接关联弦的斜率与中点坐标,架起几何与代数的桥梁。
三、教学巧思:考情为锚,素养落地
课堂设计处处体现务实与深度:
1.精准定位考情痛点
开篇展示省模考“中点弦”题型平均分仅 5.12分,直指学生薄弱环节,强化学习必要性。
2.“3+2选拨考总复习”导向
紧扣高职考复习需求,选题覆盖双曲线、抛物线、椭圆三大曲线,兼顾基础与拔高(如离心率求解)。
3.严谨的数学书写规范
板书完整呈现点差法步骤(如巩固训练部分),强调逻辑链的严密性,培养学生规范表达能力。
4.“7S管理”贯穿课堂
从课前用具准备、卫生整理,到课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细节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职业素养。
四、教研启示:程序赋能,逆向突破
1.方法程序化赋能学生
点差法六步可复制、可迁移,为中等生提供解题“脚手架”,降低思维负荷。
2.逆向问题设计提思维深度
变式2(由弦方程反求离心率)打破正向思维定式,深化对参数几何意义的理解。
3.代数运算与几何直观并重
在强调代数推导的同时,可辅以动态几何演示,直观展示中点弦变化规律(如弦平行、过定点特性)。
结语
郑秀骄老师的《中点弦问题》公开课,是一堂将代数方法锤炼到极致的精品课。其提炼的 “点差法六步” 如同精密的手术刀,精准剖开中点弦问题的复杂表象,展现出“设而不求,以简驭繁”的数学智慧。课堂中考情定位的精准性、变式设计的层次性以及教学管理的严谨性,不仅直击高职考解题痛点,更诠释了“素养落地”的深刻内涵。这堂课启示我们: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精妙的代数方法训练与结构化思维培养,始终是突破难点的重要路径。
附:点差法六步口诀
双点代入曲线中,作差巧用平方攻;
中点代换化一次,斜率关系即贯通;
设而不求运算简,几何代数一桥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