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mall_piano
small_pian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20
  • 关注人气: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曲谱】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作品31第二首【PDF文件/20页】

(2022-05-24 08:06:26)
【钢琴曲谱】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作品31第二首【PDF文件/20页】

1802年,贝多芬完成了编为作品31的三部钢琴奏鸣曲(第十六至第十八)。这是三部各具特色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的钢琴音乐越来越个性化和新颖化。其中创作于夏季的《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作品31第二首是最富有美妙诗趣灵感的作品之一,它成熟的音乐风格传递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贝多芬中期创作里程碑的意义。贝多芬的学生曾请教老师这部作品的含义,贝多芬回答说:“请读一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暴风雨奏鸣曲》的别名由此而来。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通过《暴风雨》中的主人公与坎坷命运作不屈斗争,历经磨难最终胜利的经历,表达了热爱生活、崇尚理想的良好意愿。贝多芬写作《暴风雨奏鸣曲》的时候,正是耳病逐渐加重,个人生活遇到困难挫折,产生精神危机的时候。他的“暴风雨“,与其说联系着莎士比亚,不如说根本上还是联系着他自己。在生命最脆弱的某一刻,贝多芬突破了自己内心痛苦的藩篱而涅盘重生。

第一乐章,广板转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有一段序奏,徐缓的召唤动机与不安的、急忙诉说动机相对比,戏剧性气氛随之而生,经过模进过渡进入第一主题。第一主题低音威严,高音柔弱,中间又加进了急进的三连音,戏剧性气氛愈演愈浓。第二主题是高音区焦灼急切的音调,犹如悲切的呼唤。而第三主题切分重音则给人以跌跌撞撞奔跑的印象。随后在第二主题动机变奏之中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先出现序奏中召唤动机,带来短暂的静谧。突然第一主题动机闯入,几经变换,如激烈的暴风雨倾盆而下,击碎一切的力量不可阻挡。第二主题在低音区变化出现,暴风雨逐渐停歇,只剩下凋零和凄凉。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序奏在召唤动机和诉说动机之间插入一段无奈的咏唱,在静场间立现孤独。渐强之后,第二和第三主题重现。尾声紧迫的氛围松弛下来,在延长音中轻柔结束。

第二乐章,柔板,奏鸣曲式。乐章开始以类似第一乐章的召唤动机引入。呈示部第一主题随性飘逸、耽于幻想,不时穿插的琶音在潇洒中带有幸福感,两个乐句分处高低音区自由对话。第二主题低音部产生跳跃动机,高音部不断上扬,积累情绪终至宽广温暖的歌调,尽情地叙述着憧憬。呈示部就此结束。经过一段第二主题跳跃动机构成的短小过渡后,乐章直接来到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第一主题在重现时加入了绚丽的装饰句,第二主题的温暖歌调更加细腻。尾声再次出现短小德过渡段落,并综合采用各个主题的素材自由扩展后悄悄结束。

第三乐章,小快板,奏鸣曲式。这个乐章贯穿了川流不息的快速音流,像是在梦的世界中轻快飞翔,魅力十足,优美无比。呈示部第一主题以一个基本动机不断地重复产生螺旋式前进,展现出在晦暗之中不懈抗争的形象。经过强奏过渡后,第二主题在同样背景下,以类似民间音调的跳跃性动机多次反复,并配以颤音效果,彰显出坚定果敢。第三主题是切分加上三拍子节奏动机,以此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主题动机多次转调变奏,在高低音区穿梭,以强弱奏几番对应,如海浪般连绵起伏,具有无比的推动力。第二部分是第一主题没有伴奏单独在高音区盘旋变换,并在以及强奏后逐渐回落。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第一主题重现时气势宏伟。尾声中第一主题动机再次浩荡地出现,在经过三次大跳三次急速倾泻之后,以持续的步伐渐渐远去而结束。

==========
下载地址:(访问密码:6263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