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成唯识论义释——七八识存在的证明》读后感

(2022-04-21 18:35:55)
                             再读《成唯识论义释——七八识存在的证明》读后感

                                中国因陀罗网那兰陀佛法大学———慈喜



八识
八识名阿赖耶,具三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

【八识为心王,心王法起现行,必有心所法相应而起。】心所则有:触、作意、受、想、思。心所随心王定倶生灭。心所共六位五十一种。

【八识是真异熟,此相应受亦唯是异熟。异熟是随先世引业而转生。唯是舍受。】此观点依因果。
然唯识古学一心生九识,觉落在哪个识的层面便与那个识产生相应的觉受,譬如觉落在凡夫的唯识便有凡夫境的觉受,落在菩萨境便有菩萨境的觉受。
落在哪个层面的觉受,按因乘的观点是:你本是凡夫然后通过三大阿僧祇劫,先是一大凡夫阿僧祇劫,其次声闻阿僧祇劫,再是菩萨阿僧祇劫,最后成佛,八识异熟随先世修的因而得果。
果乘观点:你本是佛,只是通过修行重新发现心中佛的智慧。
一佛乘的观点:超越因果,因果同时,但不妨因果。引用《永嘉证道歌》言: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法有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覆是污染意,阿赖耶识是无覆无记,纯净的无记。八识因不审,故为无记。然八识的无记非六识的无记。

    此文阿陀那识为第八识,恒持色身不坏。然文中亦说道【真谛旧译以阿陀那识为第七识,以阿黎耶识为第八识。《解深密经》用阿陀那名,说亦名阿赖耶,而未分七八二识。】





七识
七识名为末那识,末那译为“意”,通常为了与六识意识区分,故单独称为意。

【初能变识是异熟识,第二能变识是思量识。】此文中八识为根本识,七识为转识。

【集起为心,思量为意,了别为识。第七识之思量,恒而且审。第八识恒而不审,第六识审而不恒,前五识不恒不审。...恒是恒常,审是审察。】
然《入楞伽经》曰:藏识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的名为识。此则六识为了诸境相,境相如虚空花,故了别的是虚妄分别,而非真实。

【末那从无始以来...与四烦恼相应,亦是恒常相应。】何四:我痴(无明)、我见(我执)、我慢(倨傲)、我爱(我所)。四者以无明为本。【此四常起,扰浊内心,令外转识恒成杂染。有情由此生死轮回,不能出离,故名烦恼。】

【无明于诸理事迷暗为性,此不共无明是迷理无明,能覆真实义。...契经说异生类,恒处长夜,无明所盲,昏醉缠心,曾无醒觉。】因七识恒且审,为此恒行不共无明所依。

【诸心心所皆四缘生。】四缘为: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


    此文八识为七识所依,七识为六识所依,六识为五识所依,七识是杂染识,【杂染意断灭,现行断灭,种子亦断灭,故是永断灭了。此是永断灭无有。】然此与《入楞伽经》不同,《入楞伽经》是六识为妄想无明根本,妄想识灭则涅槃。

    此论以阿赖耶识为基,阿赖耶识是有情轮回生死根本,菩萨即阿罗汉。与古学一心二门,不二还是有所不同。另宁玛派是依入胎后为阿赖耶识,未入胎之前为阿赖耶。

    书中说道入寂灭定、无想定时无五六识,然此即是七八识存在的证明。如凡夫一期生命结束,而又继续投胎亦是七八识恒持存在的证明。七八识存在的证明详细可看书。

    八识为藏识种子库,一切的性、相、用皆种子库变现,而相得以展现,用得以功能,性得以分别。一切显现皆是八识存在的证明。能承载我们活着的是整个境,阿赖耶则是境是大背景,在背景的层面善与不善都是剧情表演,而非舞台。八识好比舞台,七识好比剧本,六识则是演员。当你真正体验到大背景,就如同鱼儿在水中,你在境中,欢乐或不欢乐的成长。
然此都是一心光影的化现,由心光化现舞台、剧本、演员,就像做梦者做梦一样,梦里有梦境等。然一心层面是自显现,梦境亦未提前设计。六七八识都还在梦幻中,故《入楞伽经》曰:离心意意识。而此境为何如此真实,因为一直有个观察者的你,半月本不存在,有了观察者便有了半月。世界非世界,名世界,有你而有世界,你是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