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最早的茶研究机构--江南植茶公所(雨花茶--清香满乾坤四)

标签:
转载 |
茶文化的核心是由技而艺,然后由艺而道。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茶仅仅是茶;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才能成其为名茶。南京茶叶的历史却似乎不及杭州、福建、皖南等地知名。但其实南京在中国茶叶历史上有一个“第一”,却长期鲜为人知:中国最早的茶研究机构--江南植茶公所就在南京紫金山。云雾茶的故事也许瑰丽,但也许只是传说,江南植茶公所却是真实存在过的茶研究机构,而且还是中国近代茶叶史上的开山鼻祖!
去年秋天,安徽著名茶学者詹罗九教授曾来南京老崔茶馆,一是以茶会友,二就是寻找中国最早的茶研机构--江南植茶公所,可惜的是江南植茶公所的消失已接近百年,如今,要找到它的遗迹,也非常困难了。
三月曾于紫金山中的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举办过一次茶会,在茶会上偶遇陈盛峰,才得知原来“江南植茶公所”就在我们办茶会的“七雅轩”附近,其时颇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
江南植茶公所是什么样的一个机构?翻阅中国茶史资料,有这样的记载:“1907年,清政府的江南商务局在紫金山霹雷涧设立江南植茶公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将茶叶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国家经营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茶研究机构!”而在史料记载中,江南植茶公所的缘起,发展和衰败的历史却非常清晰:1905年,在南京办公的两江总督周馥派郑世璜(浙江慈溪人,我国著名茶叶改良专家)等前往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考察茶业。郑世璜在考察中发现,中国制茶工业长期以来停滞不前,国人引以为豪的红茶,其制作方法如果再不改良,经营模式如果再不转变,就有可能被印度和斯里兰卡出产的红茶所击败。郑世璜把这些观点写入了《乙巳考察印锡茶土日记》。
回国以后,在江南商务局的支持下,郑世璜在南京创办了江南植茶公所,史料里记载的地点是“紫金山麓霹雷涧”。
陈盛峰说,江南植茶公所的成立,是中国制茶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郑世璜将从国外学来的先进栽培法引入了传统制茶工艺,“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在建茶园,要开一排排规格统一的植茶沟,这种方法就是江南植茶公所推广的!”
江南植茶公所只办了四五年,到辛亥革命以后就停办了,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晚清覆灭的那几年,这个机构已改名为“江宁植茶试验场”,“归劝业道管辖,由皖南茶釐局提银二万两。分存南京各典生息。为公所经费”。“江宁植茶试验场”除了在紫金山设机构、设茶园以外,在青龙山还有六七十亩茶园,在城南丁家桥则设有一个“茶务讲习所”。一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依然还有“江宁植茶试验场”的记载,可见,它的最终湮没应该是1914年以后的事情。
找到江南植茶公所,也是萦绕在陈盛峰心头多年的一个心结。自从1994年来到紫金山工作以后,他就一直在寻访。霹雷涧又叫霹雳涧,这是他找江南植茶公所的一个重要线索。而当年他曾经在霹雷涧旁的中山陵15号看到很多清末老房子,经向陵园老人了解,有人反映那些就是江南植茶公所的老建筑。
“这些房子早就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海底世界!”江南植茶公所办公地点的旧址就在海底世界附近,而公所茶场则在灵谷寺附近。“灵谷寺附近的密林里还有一些老茶树呢!”陈盛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