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07 22:15:25)分类: 工作简报 |
《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及概念界定:
(一)课题名称: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二)概念界定:“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它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文中典型语言文字现象的品析、揣摩和体会,再根据具体语境的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对语言文字加以学习运用,以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言语运用实践活动。
关于“阅读教学”,《课标》中这样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题所涉及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以统编教材中各精读、略读课文为教学内容,与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等相区别。
“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就是通过运用行动研究法,以语言文字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落实为出发点的实践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的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方法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老师们的语文教学认知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研究价值
(一)通过课题研究,不断积累语用教学的知识理念和实践经验,形成有价值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二)通过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不断提升课题组教师个人课程认知和教学水平,继而辐射引领更多教师提升教学认知;
(三)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研究内容
(一)基础分析: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的共性方法和一般规律。
(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课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网络学习、听讲座等方式。了解和研究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践体验。
(三)案例研究:学习有关教学案例,总结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四)方法实践: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校本研修的主要手段,利用工作坊等工作平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通过上课磨课、评课议课等方式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思路
(三)科学分配并协调好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通过定时交流和不定时交流、网上交流和会议座谈等灵活机动的研究形式,充分利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等研究方法,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本课题是实践性研究,研究的内容本身就是课堂教学。因此,研究中将主要用“课上实践、课后反思、相互分析、共同研究”的形式,以行动研究法来探究基于语用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五)做好各阶段学习、活动、记录和总结等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和最终成果的提炼撰写工作。
六、研究方法
(一)理论学习法:搜集、查阅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例实践,从而验证、修正教学行为或充实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适合语用训练教学策略。
(三)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提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进行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语用型教学”策略的方法。
七、技术路线
充分发挥我校师资优势和资源优势,在集体备课、集中教研、赛教评比、“国培”师训、送教下乡等教研活动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等方式,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分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准备阶段:( 2019年4月至5月
1.申报课题,成立研究小组,确定人员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二)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6月至9月)
1.搜集学习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和研究文献,组织讨论、交流,掌握该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2.开展初期研究,对统编教材中不同类型的阅读教学课文进行整理和分类。
3.通过QQ群、微信群、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基于语用的教学研讨和交流。
(三)中期研究阶段:(2019年10月至12月 )
1.对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论证,总结提高。
2.深入开展课例研究,通过上课磨课等形式,逐步形成基于语用的基本教学模式。
3.搜集整理并评选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论文、教师作品集。
4.专家组进行中期评估,指导提高。
(四)后期验证阶段(2020年1月至2月)
1.验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模式。
2.验收、汇总、分析各项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
3.总结交流,推广成果。
4.汇编各项资料。
5.课题组召开最终成果交流研讨会。
(五)总结鉴定阶段。(2020年3月至4月 )
2.
九、经费配备:关于课题组活动经费,学校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