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016-03-23 10:58:12)
标签:

杂谈

浅析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奎生臻

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深入研究贾平凹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独到欣赏,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女性崇拜倾向,另一方面,他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仍旧不同程度地受到男权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未能真正表现女性的欲求。可见,贾平凹的女性观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因此,若要系统探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理念及其作品内涵,就必须全面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充满母爱的“女神型”女性、回归本真的“世俗型”女性、过于理想化的“调和型”女性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贾平凹作品中特色各异的女性形象。

  贾平凹一直被视为我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幻化成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和人物,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而又富于浓厚的艺术气息。深入解读贾平凹的作品,不难发现其对女主人公生命轨迹的独特感悟与刻画。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源自于他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和彻底感悟。在他的前期创作中,笔下多是一些善良、诗意、妖娆的女性。但自《废都》开始,贾平凹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些淳朴、善良、美丽的女性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令作者鄙夷的“妖女”形象。随着贾平凹对生命本质的不断探求,以及对生活真谛的进一步领悟,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可见,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是其创作理念及内心感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创作观与人生观,因此,若要研究贾平凹及其文学创作,就必须重视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充满母爱的“女神型”女性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天性有许多束缚,但不可否认,中国文化审美依然呈现出鲜明的女神化倾向。虽然20世纪的多次文学运动对这种审美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文学创作中的女神塑造并未产生根本性改变。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具有鲜明的“女神化”特点,他在《满月儿》中塑造的月儿与满儿就是充满温情和纯真的女性,这类女性的塑造价值并非其栩栩如生的刻画手法,而是为新时期文学创作注入了新鲜元素。贾平凹之后创作的《小月前传》中的小月、《远山野情》中的香香以及《鸡窝洼人家》中的烟峰,都是这种充满母爱的“女神”形象,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貌,还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贤淑的性情。这些纯真、善良、美丽的女性形象,使当时已经听腻伤痛的人们不禁眼前一亮,激起了人们对淳朴秀丽的无限憧憬,因此,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但与此同时,这些令人无限向往的女性形象,因过于单纯和善良而在审美中显得平面化了。贾平凹也意识到了这一创作局限,因此,从作品《浮躁》开始,他就着意突破这种创作框架。他在《浮躁》中塑造了小水,小水虽然在初始阶段也用母性去关爱和温暖金狗,但当她失去金狗之后,就展现出了类似“殉葬式”的勇气和坚韧,并勇敢地选择了婚姻,努力追求新的人生。相较于贾平凹早期作品中的满儿、月儿、香香等女性,小水这一女性形象显然更值得品味和推敲。此外,《天狗》中的师娘也属于这类形象较为丰满的女性,她无奈地周旋在两个男人中间,不愿意伤害他们任何一个。还有《美穴地》中的四姨太,为了自己的爱情,甚至在美丽的脸颊上留下了永远的疤痕。这些女性都不再甘心地接受传统文化对她们的规范及束缚,也不再愿意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即便丑陋如《黑氏》中的黑氏,也依然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再艰难的日子也无法磨灭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女性为了爱情甘愿用自己的身躯和灵魂承担所有的生活苦难。她们身上所呈现出的美丽而博大、苦难而神圣的特点,正是一个个男主人公奋斗的动力。深入解读这些女性形象不难发现,作者贾平凹深深地依恋着她们身上的母性及母爱。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女性都是男主人公生命的庇护者与启蒙者,因此,她们才是贾平凹的真正审美理想。这些女性形象在性格上虽然各有特色,但她们无一例外都具有传统女性的理性内涵。正是她们的无尽付出,才构建起了男性的神话世界,她们善良、美丽,但却承受了无尽的苦难;她们微小、脆弱,但却极富生机。这类女性形象反映了贾平凹对优美、崇高审美理想的追求。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中旬刊2016年第1期)

扫一扫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http://ww1/large/d43b0d46jw1f26lzkqbd5j20zk0zkdib.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