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2014-05-20 10:47:38)
标签:
教育 |
课题研究成果
1、制定了童话教学的课程目标。
2、形成了童话教学的内容框架。
(1)选材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思想内容健康,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情怀;教材中挖掘素材与课外选择相结合;体现趣味性。
(2)编排的原则:以时间为序;以内容为序;以鉴赏和创作的不同要求为序。
3、探索了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研究中我们通过抓教材中的童话阅读经验,激活学生记忆,大胆展开想象,指导小学生编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4、构建了童话教学的评价体系。
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坚定了一个信念,童话故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是他们总能从童话中找到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总会适时将童话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童话的魅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首先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民风民俗等相关资料,把抽象的文本内容变成简洁化,准确恰当地将童话故事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快乐的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运用灵活都变的教学形式。如童话游戏、表演剧、歌舞剧等多种教学活动载体,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童话故事内涵,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充分体验自我展示的喜悦,领悟到通话学习的乐趣。
成果获得如下:
学生方面成果:
3:在课外阅读方面,学生阅读很多的书籍,如《三字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多种经典图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陈永海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准备好实物(玉米、桃子、西瓜、小白兔)等模具,然后让学生分别带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模具,扮演角色,小猴子根据课文中的五副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最后什么也没追到,垂头丧气地回了家。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更是对文本得以深入体验。
教师方面取得的成果:
1、通过课题组研究,我们对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为此,课题组所有成员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整个活动过程、研究结果(包括实施方案、调查问卷分析、课堂实录、活动记录、教学设计、反思、学生作品展示、论文)等相关资料已上传博客网站。
思考与展望
思考:一是童话教学除了教师的语言创设语境个性化展示外,还有哪些有效形式。二是在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童话教学活动。三是让语言实践活动和童话世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童话中体会审美观念。
展望:一是将童话阅读教学的影响深入到各个家庭,指导亲子共同阅读,由此将学校、家庭、课堂融为一体,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利用图书资源,充分让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丰富知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