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个老头】
我们锅炉组的老头们 1
2022-3-28
我们许(昌)禹(县)地方铁路与许(昌)太(康)地方铁路于1978年10月1日正式合并了。合并以后的全称是:河南省地方铁路局许昌分局。
因为这两个分局的驻地原来都在许昌,都在相距不远的一个区域里边,合并后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许昌东站(中心站)、局机关、材料库、沿途各站都在分局机关的领导下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地良性运转着。
我们综合组也打散了,水泵工、仪表工、锅炉工各自归入了机务段工厂车间的水泵组、综合组、锅炉组。
我和我们原综合组的锅炉工师傅们合并到了“许太铁路锅炉组”里边。
合并后的锅炉组成员大致如下:
许太局锅炉组的人10人:
杨小喜(组长)、
穆存奇(回民)、王满仓、姜发来、
冯廷根(外号冯神仙)、张卓奇、陈同超、耿万宝、徐文涛、丁营
许禹局综合组的锅炉工5人:
常云炎(副组长)、樊师傅、王保安、夏德顺王振江
(李春文去车间当副主任了,李建福去食堂了,黄聚安被清退返乡了。原综合组的其他工种的人各自归入水泵组和综合组了。)
合并后的锅炉组人多了,更热闹了,两路职工很快融合在了一起开始了新的里程。
这时候的机务段是一个标准的机务段设计,坐落在“许扶运河”的西头北岸,已经建成了“运转车间”“工厂车间”“大修车间”“内燃车间”以及各种辅助机构和设施。
这一块儿地方1966年就开始基建了,那时候我10岁,经常利用中午课间两个半小时的休息间隙跑到许扶运河里来游泳,之后会在仅有一个大车间的机务段的凉水管子水龙头上趴在那里喝水,这个大车间周围都是桃树,还有很多坟墓,一片荒凉蓼萧的景象。
真想不到10年后的这里一派繁忙热烈的景象,火车头出出进进好不热闹!
来这里没几天我就上了合并后的第一个夜班,有随笔为证:
【透窗赏月】
1978年10月24日下午·晴
透窗赏月,这个词汇对于人们来讲一定是较为新鲜的词吧?
但它对于我是不熟悉可也不陌生。
因为这个词我是较为常用的,我很欣赏这个词的发明,这是由于我长期桌旁思想的结果。我常想,皎洁的月光把它美丽的光束投向人间,当你坐在床前或桌前,你就可以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迷人之光,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它一定同野外游月别有不同味道。
在这美好的想象力下,其实我并没有亲自尝试过这种美景,倘若有一束光束,则只见光却不见月而已,常使人嗟叹,何况是我这窗户面北的小屋呢?然而,这个词并没有被我取消,这就是熟悉和陌生的真实情况。
意想不到,我偶尔有了这么一个好时机。这是渐深秋的季节,我上夜班了,由于值班室人众,我就把脏乎乎的值班被子搬到车间里去睡。晚上当我从梦中醒来(因听别人讲车间这个屋子底下原来是坟地,有鬼,我又做了这样一个梦:梦见走到电影院的十字路口,这里在演《红日》,我正准备看电影,突然一旁有一队持枪军人向观众开了枪,当时倒下许多人。我急忙跑了出来,爬上三层楼上,把墙捣了个大洞,继续看路口的惨景。)只见我周身像披上一层透明的白纱一样,顿时我心中神志清醒,又一扭头,透过窗上的铁栏杆向天空望去,这时大概已经是午夜了吧?
月正当头,这是残月,只缺了一点,月中的天宫、老桂花树隐隐可见,天上没有一丝云彩,从窗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是屈指可查的,但每颗星都那样眼睛一眨一眨地放着光芒,它们衬托了月亮的美丽,而月亮又给它们增加了光辉。深黑色的天空有这月和星,星星像眼睛一样窥视着人间,月光像天窗一样,透过天窗仿佛能让人看到里面的秘密。
我和衣偎依在这稍微动一动就吱吱乱叫的小床上,屋中一片黑暗,一排工具箱在黑暗中隐隐可见,屋中老鼠跳跃的声音很响。北边的窗口射来的是路灯,南边窗口射进来的是月光。我的周身几乎全是在“疑是地上霜”的月光之中。
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梦,但也只是一闪而过,因此没有过多去想,也不愿多想,我的床下可能就有被埋的死人。
那么我想什么呢?在这月光下。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在这月光下。
我品味着这皓月的味道是苦还是甜呢?在这残月渐渐西斜的月光中。
微微秋风,钻进这前后没有玻璃的窗口,又从另一个窗口钻了出去,它们在我面前经过,有意地挤我、碰我,不过它们只能把我的头发吹动。
偶尔听到几声雁叫,在这月光下,大雁向南方飞去……
我在月光下朦胧睡去,月斜了,但月光仍沐浴着我,风寒了,但仍使劲的往屋里钻……
这美好的夜,静静的月,轻轻的风,浩大的天,睡去的人儿,构成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我想一定很美,即使最好的画家,最好的摄影师,也不曾想到有这么一幅图画和影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