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寿裳“《鲁迅传》”

(2015-11-25 13:42:00)
标签:

历史

文化

鲁迅

亡友

 http://s14/bmiddle/003ShAotty6Xh8lJfIxad&690

记得有一则小故事,说的是当年鲁迅去曹聚仁家里,看到曹氏的书架上摆满了关于鲁迅的书籍、照片、剪报及文稿,鲁迅便问曹是否要准备写他的传记?曹聚仁答:我又不姓许,没资格写你的传记。鲁迅大笑,并说:你这样回答,说明你是懂我的。

曹氏后来果然有写鲁迅的评传。而上文所说的“许”, 其中之一,就是许寿裳先生。

这一册所谓的“鲁迅传”,上篇《亡友鲁迅印象记》,下篇《我所认识的鲁迅》,均曾单独出版,吉林出版社生生将二者合一,冠以“鲁迅传”的名称,其实是取巧的做法,严重一点,叫做不负责任的乱来,篇名上加个引号,算是穷书生无力的抗议。难怪,书前书后,连类似文献出版或重印的“编辑说明”也不敢有。或许,编辑诸公知晓读者群早已马马虎虎,不必如此小心对待。而专业吃鲁迅饭的专家,是早已不用读这样的“鲁研学”入门书籍了。

说寿裳先生怀念鲁迅的文章是“鲁研学”的入门功课,是因为这些文章取材自然而资料权威。“言简意赅,毫无渲染”(台静农赞许氏纪念鲁迅文章语),这评价最是公允而确当。仔细算起来,寿裳先生与鲁迅订交,时在20世纪初。在日本,有同窗之谊;大学任教时,同属“某籍”“某系”;居教育部,算是“同朝为官”;又曾互为介绍饭碗;二人均服膺章太炎,敬重蔡元培。前后三十五年而不生芥蒂,而始终相互心存敬爱,来往频繁,在鲁迅平生,算做第一人。至于鲁迅为寿裳先生爱子开笔,立不俗的书单,寿裳先生晚年居台北而欲提携海婴,行父执事,则更令他们的交谊,犹如今之管鲍,令人顿生钦敬。

 

据学者考证,许先生晚年,还在大学开过《传记写作》的课程,在完成学界评价甚高的《章炳麟》之后,曾经有宏愿另写一部《鲁迅传》。但天有不测,许先生突然于深夜遭到毒手,不明不白地被柴刀砍开了头颅。台湾官方的说法,是蠢人谋财害命,大陆官方的说法,是特务收买暗杀,这被暗杀的原因,就是他一直宣扬鲁迅。文人横死,尤其死于残忍的凶事,总是令人格外痛惜。

做传记文学而毫无渲染,本是最基本的要求。但青天白日之下,有欺世盗名者,有相互攻讦者,有交浅言深者,有信口雌黄者,早已霸占了言语要津,其煌煌大著,或颠倒黑白,或口是心非,或取悦当朝,或谄权媚贵,其丑态毕现,令人扼腕。正如曾炙手可热的鲁迅研究,以上这般人物便走马灯似地表演了数十年。汲汲于制造文字垃圾而不以为耻,其无后乎?

于是,像许寿裳先生这样“言简意赅,毫无渲染”的传记文字,便成绝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