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占星学入门》第一章:理论概述(2)人是不断索取的欲望动物

(2014-10-20 18:12:16)
标签:

安德烈

心理占星

星座

杂谈

人是不断索取的欲望动物


      占星学是如何作用到人身上的呢?我们先看看人类本身是怎么运作的。我们会成为怎样的人绝对不是几个标签就可以完美阐述的,尽管我们都希望如此,因为足以省下大量的社交思考。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环境因素,尽管人生追求会主导我们朝着哪个方向走,但不同的环境会让我们循着自身需求寻求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会进一步融入环境中变成我们可观测的行为,最终行为从环境中获得满足降低紧张度。经过长期的满足与不满的交替之后,我们便掌握了技能。(如图1-1所示)

 

《心理占星学入门》第一章:理论概述(2)人是不断索取的欲望动物

 

(图1-1


      首先,所有的一切源于我们自己的身份,是它区分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性。所有人的身份们都存在于四个世界中,它们分别是“精神”、“物质”、“心智”与“情感”(在第二个章节中会对此做更详细的阐述)。在这四个层面上的身份需要用资源去维持存活的状态,因为它们并不会自给自足,于是就开始引导我们渴望用一些方法满足它们,这样就产生了我们的需求。


      请容许我做出如此狂妄的言论,自发性地产生需求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唯一区别,而生物做出任何事情的唯一意义就是在满足自身的需求,心理占星学中绝大多数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围绕此处展开的。任何合理而健康的需求都是有必要的,如果需求本身出了问题、无法正常扎根于我们的心理甚至是被压抑的话就会导致身份受损,从而引发更多的问题。


      让我来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着舒适性的需求,这让我们不会去做出把手放在煤气灶上烧烤的举动。但如果我们的潜在意志因为种种原因压抑住了这一需求,会直接导致我们丢失对疼痛的厌恶感,开始失禁的自残行为。再换个角度,我们会感受到饥饿,这其实也是“土元素身份”给我们发出的需求信号,去让我们寻求更多食物来填满饥饿的胃,从而让我们在物质层面的身份功能不会出现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糟糕状况。


      既然饥饿是一种需求,那么就会有其策略——怎么吃以及吃什么。从需求跨越到策略的过程中也会有长期选择的成分参与进去,让我们通过长期发展对某一种策略有了固执的偏好感。还是通过吃饭的例子,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那些都不是短期内就能培养出来的(比较特殊的是部分人喜欢换着品尝各色美食,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事实上也是一种长期选择),而是经历许多年的环境影响才能拥有的习惯。对于这种稳定的模式,在书中称之为长期选择


有的人也许偏好肉食与奶制品,而有的人则摄入更多谷物与蔬菜,这些种种的选择都是长期选择下的策略,因为潜意识中能判断什么样的进食方法是绝对安全和营养的,比起尝试新方法,我们更中意于长期用固定的方式填满自己的胃。甚至有研究者的调查声称孩子的口味受出生前母亲的极大影响,足以证实我们还处于胚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影响策略的长期选择了。我们的策略选择是根据当下环境找到的,我们还处在胚胎的时候就在观察:我即将面对的世界里什么样的资源是充沛的,什么样的资源是匮乏的,我需要发展出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


      1944年冬天,荷兰遭受了纳粹德国的物资封锁,就连孕妇们也忍受着残酷的严冬与饥饿。而到了被盟军解放后生下的孩子在几十年后罹患糖尿病与其他疾病的概率比正常人要更高,科学家们的解释是他们在胚胎期间通过营养摄入的情况判断出了这个世界的资源很贫瘠,所以要进化出更良好的吸收系统去适应,可战后的欧洲简直就是高热量的天堂,过分的吸收导致了高热量饮食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在心理占星的诊断中会发现很多的当事人在心理层面上也有着这种“对环境的错误判断”,用上述的逻辑来说它是“身份”、“需求”与“策略”的不协调,我们的任务则是让这三者如何和谐相处。


      除了出于选择成本和安全性的考虑,我们的策略也会受到不同需求间妥协的影响,比如一个又饿又渴的人绝对不乐意吃几块硬度赛石头的压缩饼干来填饱肚子,因为那样会让口渴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进一步恶化。放到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中,我们倾向以不同的需求纠缠在一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策略——换言之,就是星图上拥有共同落点(比如太阳都在白羊座或者水星都在天秤座)的人也会因为整体星图的不同有着全然不同的满足策略,从而来诠释为何共同落点的人有着不同表现。


      拿我自己来说,我的太阳在狮子座而月亮在天秤座,这种组合里的狮子座太阳为了顾及天秤座的需求,选择的策略会更偏向于狮子内部的“交际性”,更乐意用与人建立关系的方法来满足它;而如果把天秤式的需要换成白羊式的,那么狮子座的满足会更倾向于选择冒险与游戏中的竞争。因此我在上一个小节中也强调了占星学绝不是一门僵化的“标签学科”,占星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需要根据环境灵活分析的,就像我们的需求到策略之间会有环境作为过渡阶段一样。


      所有的策略都会在环境中展开实际行动来满足需求,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做共同选择。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我们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是成群结队,可实际上就算做同一件事的人也会是抱着不同的目的去做。


      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会有许多个工作人员做着差不多的工作,但他们的目的全然不同。A先生是大学还没毕业的实习生,来此处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经验和撰写报告;而B先生则是通过劳动换取薪酬来给自己的家庭提供资金收入,C女士却是结婚后讨厌自己被束缚在家中成为家庭主妇而选择外出工作。上述的三种人是我们在各大用人单位里经常遇到的,他们的确都在为单位工作,可却抱着不同的目的。我们通过某一种行为并不能直接判断其需求动机到底是什么,就像是通过“频繁去工作”来判断这个人是摩羯座或处女座一样。反过来想,心理占星学不该也不会给每个人贴上“你必须去做什么”的标签,因为我们的策略选择面很广,需求在这个变化极大的世界中拥有无数种渠道去满足。


      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也有遇见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的星图里描绘出的是截然不同的各种需求,比如群星都在风元素、渴求信息;为满足强烈的火元素需求来探寻真理,以及掌握更多的技能来增加自己的收入等等,我们的星盘丝毫没有限制我们去做什么、怎么做,唯一的限定是必须要满足自身独一无二的需求模式。


      人总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当我们满足了部分需求后就会继续产生下一个,而且这种追求几乎是不可逆的,在书中我们可以借用经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术语,那就是棘轮效应


      要解释这个新鲜的名词,我们先要分清楚保障需求发展需求,源于我们的身份需要通过保障性的满足来维持自身生存,也需要向外通过进去的方式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更好地活”与“活得更好”。


      保障性需求例如吃饭、呼吸、沟通、对生活的信心、拥有希望以及有着安全氛围,它们是需要实时满足的,一旦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源会直接影响到身份的稳定性。而发展需求则是让我们“人往高处走”的关键因素。当我们获得了某种满足之后,便会得寸进尺地开始想要更多、更好,这种发展需求的本质上是无止境的贪婪,可却是社会与个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比如近年来大家对影视作品的态度一直不算很友好,实际上并非是制片方越做越差,而是因为我们的口味不断在翻新和挑剔,才会觉得“拍什么都没有新意”。可正是严苛的观众们对于更好的需求,才逼迫着导演和编剧们换着各种方法来制作更好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