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上海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学生的特点

(2022-10-17 14:14:47)
标签:

教师

教师编制备考

教师编制考试

分类: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的特点这个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检验考生对于学生的特点的理解情况。因此,掌握清楚学生的特点概念且能做到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非常重要。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故进行系统梳理,以正确应对相关考题。接下来小编的整理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

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比如:“嫩枝易弯又易直”体现的是可塑性。

(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比如:在学校里有问题,学生会倾向去找教师帮忙。

(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比如:“亲其师,信其道”体现向师性。

学生是教育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依据

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动物,他们还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2.表现

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强调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比如:学生放学回到家就写作业,不用父母提醒)

(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强调学生不依靠别人,比如:自己在家写作业,不用父母陪伴)

(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想出新颖的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包括三层含义: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性;

3.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学生作为“人”的意义并不否定他们与成人之间的重大区别,恰恰相反,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其显著特征就在于他们巨大的发展可能性。按终生学习理论和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念,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过程,但这与作为青少年的学生的发展概念很不一样: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潜力巨大,可塑性强,非成人可比,因而要以学习(特别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以工作为主。这样,教育就不能以成人,尤其不能以“完人”的要求来规训学生,求全责备。也不可以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应该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的促进功能,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发展,体验成功。

小试牛刀:

1.【单选题】“学生如同泥巴,能否成型依赖于老师的塑造。”这个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A.可塑性 B.能动性 C.发展性 D.向师性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而题干中强调老师的塑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此题选择B选项。

A选项,可塑性是指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

C选项,发展性是指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性;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D选项,向师性是指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B。

2.【单选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超越性

2.【答案】C。解析: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指的是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或是在一定情景的激发下,自愿地、自觉地、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独立性指的是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在实现目标的行动的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调控。创造性指的是学生在自觉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之上,具有超越意识和观念,对于知识内容、权威观念等能进行创造性地审视和批判地接受,并有所创新。如学生能去超越课本、超越老师、超越权威等。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故本题选C。

3.【单选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 )。

A.独创性 B.创造性 C.自觉性 D.独立性

3.【答案】B。解析: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指的是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或是在一定情景的激发下,自愿地、自觉地、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独立性指的是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在实现目标的行动的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调控。创造性指的是学生在自觉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之上,具有超越意识和观念,对于知识内容、权威观念等能进行创造性地审视和批判地接受,并有所创新。如学生能去超越课本、超越老师、超越权威等。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故本题选B。

4.【单选题】关于学生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铭铭认为班主任蒋老师什么都懂,体现了向师性

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体现了学生的依赖性

C.刘老师认为学生应该严格遵循老师的思路,否认了学生的可塑性

D.由于学生的依赖性,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主要包括:(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因此,“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体现的是学生的可塑性特点。B项错误,为正确选项。

A项:铭铭认为班主任蒋老师什么都懂,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体现了向师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而刘老师认为学生应该严格遵循老师的思路,否认了学生的可塑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从学生的特点来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明学生具有( )。

A.主观能动性 B.可塑性 C.依赖性 D.向师性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靠近优秀的人自己就会变得优秀,靠近不学无术的人自己也就变得不学无术。这说明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B项正确。

A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的依赖性是指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022上海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学生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