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愁”

(2021-11-26 06:35:09)
标签:

感悟

杂谈

想到哪说到哪(二十一)

关于“愁”

我们的先人在造汉字的时候,总是能综合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总是将人的心理反应考虑在其中。“愁”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说文解字》中说,愁,从心、秋声。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的诗句,把“愁”字的由来和深刻内涵说清楚了。悲凉的秋色秋声容易引起人内心的悲戚和忧虑,所以,古人认为心(思绪)上的秋色秋声就是“愁”,于是“心上秋”便合成为了一个“愁字。“心”(思绪)与“秋”联系在一起,把悲凉和忧虑之“愁”描写得最为精彩的,当数曹雪芹。

曹雪芹的《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全诗用了“泪”,“凄”,“凉”,“泣”,“恨”这些心绪与15个“秋”字营造出的“草黄”,“萧条”,“飕飕”,“惨”,“残”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活生生地把“心上秋”就是“愁”给说清楚了。读了这首诗,你就会真正理解为什么古人将“心上秋”叫做“愁”了。

其实,秋雨秋风何知愁?不过是人借景抒情罢了。还是那句老话:“人自愁耳,何关雨事”。

很怪,在中国人常说的“七情六欲”这些心理反应中,却没有愁。按儒家的说法,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按中医的说法,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没有愁,为什么?至今,我没能找到令人满意和信服的解释。

但是,只要你细心分析一下这三种说法,就会发现,其实,“愁”都贯穿其中。至少,“愁”字隐现在“哀”、“惧”、“忧”、“思”、“悲”之中。哀、惧、忧、思、悲都会引起愁绪。或者说,由愁引申、惧、忧、思、悲。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就是陷于“哀”、“惧”、“忧”、“思”、“悲”中不能自拔,解决的方法不当,求索无解,方向不明时的一种愁绪。

愁,发自于心,但不同的愁所反映出的情怀和格局有大有小。那些风花雪月下卿卿我我的愁是小愁、闲愁。家国情怀的愁才是大情怀大格局的愁。

最擅长写愁绪李清照,既有闺中闲愁和爱情生活中的淡淡轻愁也有“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的思夫之愁,更有目睹国破家亡的凄婉悲怆之国愁。这种愁,不是消极的愁,而是一种“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胸襟。

愁,是仁人志士常有的情怀,一种超出儿女情长的大情怀,怎一个愁字了得。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下人民的幸福着想的抱负和心胸。

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就是忧国忧民的大愁情。

辛弃疾面对山河含恨岁月流逝壮志空怀吴钩空握的冷酷现实,发出了不可遏止的悲愤愁绪: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之愁,对壮志成空的揪心之愁。

鉴湖女侠秋瑾具有大丈夫之气,她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种在莽莽红尘之中,崇尚真理,追求光明,难寻知音,眼泪打湿了衣襟的愁,是家国情怀的大愁。她在临终时写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句子,表达的既是自己忧国忧民的愁绪,又是呼唤后人奋起的呐喊。

关于“愁”

秋风秋枝何知愁

(手机拍摄)

2021年11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哭”
后一篇:关于“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