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依恋成就感内心孤独怎么办 |
遇到这样一位奶奶:
“我这个小孙子,离开我还真不行。吃饭、睡觉,都得我来,他妈上手也不跟她,哭哭闹闹的,我一摆弄,他就顺把、听话。”
“他从出生我就带他,跟我可亲了,特别粘着我,我就不能离开半步。”奶奶说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我这么带他,他跟我关系肯定好,我估计,我要是不带他,他跟我关系肯定不好。”
我告诉这位奶奶:“您跟您的孙子关系好与不好,与您带不带这个孩子是两回事。”
表面上看,这个孩子很依恋老人。他已经适应了老人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在这种习惯之下,孩子很愿意保持这种自己认为的“舒服”、“安全”的氛围,换了其他人,打破了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他就通过哭哭闹闹的方式获得固有的状态,他的哭闹得逞了,得逞即助长了哭闹,从此恶性循环。
实际上,奶奶很粘着这个孩子!奶奶通过这个孩子的服管,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孩子他爸他妈都不行,怎么样,你们搞不定,还是我行吧。”尽管在体力上奶奶比较累,但在内心里,奶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真正离不开的是这个奶奶。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跟这个很接近的现象:
有些家庭,父亲在异地打拼,妈妈和相对较大的孩子同居一室,甚至在一张床上睡觉。表面上看,母子相依,妈妈呵护孩子,实际上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妈妈填补了自己内心的孤独,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满足。
不管是奶奶的手法还是妈妈单独带孩子的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对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负面影响特别多。统计资料显示,妈妈长期搂着孩子睡觉,如果是男孩儿的话,这个男孩儿长大后同性恋的倾向就比较高。
那么该怎样做呢?
年轻父母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这个责任甩给老人;老人也不要越俎代庖,否则害的只能是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吃饭、睡觉习惯,不能由着孩子性子来。本博主曾经写过如何让孩子在吃饭、睡觉方面形成好习惯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另外,带着孩子多参加活动,多认识人,锻炼孩子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和适应不同场合的能力。
说一千道一万,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得到来自家庭的完整的爱,爸爸妈妈缺一不可,爸爸妈妈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