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父爱中国家庭父爱育儿 |
今年已经是中国成为中高收入国家的第五个年头了,尽管中国的贫困人口还保持在20%左右,但是中国许多家庭越来越富裕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国内、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部分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
这一代大部分的中国孩子,如抛开污染和造假的因素,其衣食住行的水平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孩子不相上下了,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已经不会输掉西方国家的孩子了。
但是,在中国家庭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 却在其他方面付出了代价,在这里我们不谈污染、不谈腐败,仅讨论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席的代价。首先我想谈一下,为什么我要着重强调中国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主要是因为目前这种现象十分严重。
我在五月六日曾经发过一篇关于父爱的博文,在文章的开头曾提到了“特别是华人父亲,将养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母亲”。当时有一位博友提出质疑,认为我在这里过分强调华人父亲对教育的缺失,有失公允,因为:“养不教父之过”毕竟是我们的老祖宗提出来的,我想确实没错,这句话出自何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华人爸爸做的又如何呢?2008年,曾经有一个对高中生的调查,问中国的高中生:“你有心里话想和谁说?”我们中国的父亲被排到了第六位,第一到第五的分别是:同性朋友、母亲、兄弟姐妹、异性朋友、网友。还有一个对九零后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九零后在成长过程中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因为父亲们整天忙于工作,很少顾家,除了偶尔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基本是“缺失”的。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大多是母亲、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父亲呢?忙着挣钱去了!中学的家长会,母亲来的多,父亲来的少。国际著名的基督徒作家麦道卫,曾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坦言:“中国的年轻人是(世界上)最受伤害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父爱。”在国内的中国家庭是这样,海外的华人家庭如何呢?其实也好不了哪去,特别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因为他们在所移民国家开拓事业的压力相较国内的爸爸要来的更大。这就是摆在我们华人家庭的现实,今天我们华人的爸爸,有几个在家庭问题上有所担当、按照我们老祖宗说的“养不教父之过”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另外我想谈一下,相较西方的父亲,为什么会造成今天华人父亲角色缺失那么严重?
1)
2)
通过在新西兰这几年的生活,我观察到,许多华人家庭(包括在中国国内的华人家庭)在物质生活上并没有与这个国家的家庭有太大的差别,有些方面、有些华人家庭甚至超过了当地的家庭。但是,在家庭生活方面,却有所差别,特别是爸爸在家庭中的作用。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口号的鼓吹下,我们许多华人的孩子在学业上通过抢跑名列前茅,但是在爸爸的关注上却不知不觉地落后了,这种缺憾会给孩子后面的成长埋下隐患,篇幅有限,下篇博文再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