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华人的父母习惯批评孩子,西方国家的父母喜欢表扬孩子。其实,西方国家的父母表扬孩子也是从几十年前开始的,历史并不很长。华人的家长这几年也开始向西方的父母学习表扬孩子,但是,西方父母表扬孩子的方法就这么好吗?
记得刚到新西兰的时候,看过一个电影,讲的是一个白人孩子拿着自己的成绩单给妈妈看,
孩子笑嘻嘻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猜猜我得了个什么?”
“宝贝儿,你是不是得了个B?”妈妈也一脸微笑地猜着。
“不对,再猜猜?”孩子还是一脸笑容。
“B+,我估计是这个成绩!”妈妈用甜美的语气说。
“这些都不对,是C!”孩子摆出骄傲的神态说。
“好极了!你居然得到了个C!”妈妈激动地说。
这段对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以为这是在电影情节中加的一个笑料而已,不具有代表性,后来随着对新西兰生活的进一步了解,发现这段对白应该是来源于真实生活,这个电影中的片段,反映了西方国家父母在教育上的主流理念,其内容就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凡事表扬,不要批评。
他们的这种表扬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大事小情都表扬。我在过去的一篇博文《表扬孩子什么?》曾讲到尽量表扬孩子的努力,但是有许多西方的父母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进行表扬,将
“Well Done(做得不错),
Good Job(干的好)…”等挂在嘴边,好像只要孩子做了什么事,父母在后面一定要跟着这些赞美的话孩子才不会感到失望。有时孩子没有努力,老师或父母也要加上一句“Good
Effort(很努力)”,例如,有几次看到有些孩子打球的时候,很明显就不是很努力,从场上下来后不但没有汗流浃背,同时还呼吸平稳,但是其爸爸还跟在后面:“Good
Effort, Good Effort”说个不停。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孩子会认为:我这样做既然叫努力,那我以后还这样。结果就是,孩子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值。
2)
过于频繁的表扬。有的父母相信表扬越多越好,见到孩子后十几分钟就表扬一次,这种表扬本身的含金量会大大降低,可信度同时也会大大下降,孩子真有这么多“事迹”需要表扬吗?
3)
过于夸张的表扬。如果孩子写了一篇好文章,有的父母就说他比莎士比亚还厉害;孩子做了一个科学实验,就说孩子是小小爱迪生。这种表扬明显地带有夸大的成分,孩子会相信这些话吗?
曾经有一个6个国家13岁孩子参加的数学竞赛,韩国的成绩最高,美国的成绩最低,但是,竞赛后的一个调查报告发现,有68%的美国参赛者认为自己的数学好,后来发现,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来自于其老师对表扬的滥用。
表扬的滥用,过分地夸大事实,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进行的表扬会造成表扬的失效、老师和父母在孩子面前失信,短期可以让孩子感觉良好,从长期来看,这种表扬并不会给孩子带来自尊和快乐。表扬一定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
注重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才是表扬的真谛。
老实讲,我们大部分华人在表扬孩子的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要根据孩子的真实所为,加大表扬孩子的次数,但反过来也不要照搬照抄西方父母的哪些不顾事实滥加表扬的做法,“过犹不及”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向西方父母学习的同时要自己进行甄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