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曾国藩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
分类: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
浮躁就是不踏实,沉不住气。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的毛病。现代社会节奏很快,我们每个人都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不停地奔忙,很少静下心来,沉淀一下自己。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性情浮躁的人。他这个人,爱好交往,喜欢热闹,诙谐幽默,注定是人群中的焦点。
曾国藩的这种性格,有利于拓展人脉关系,但也有弊端。用于社交的时间过多,使得曾国藩很少静下心来读书,性情越来越浮躁。
在北京的头两年,曾国藩每天都要出去拜客,走东家串西家,酒食宴饮,穷侃雄谈,下棋听戏,过得很潇洒。
虽然他给自己订了自修课程表,但执行得很不好,认真读书的时间太少,有时间读书也静不下心来。
当时的北京和今天一样,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人才。曾国藩储才养望的翰林院,更是人才济济。
曾国藩见那些同僚,个个都气度不俗,往来揖让,有一股清风逸气。从他们身上,根本看不到任何浮躁的气息。
见到这些后,曾国藩纳闷了:同样是翰林,他们的修养怎么那么好,我怎么那么差呢?
通过多方打听,曾国藩才知道真相。那些气度不俗的同僚,一个个非常注重修养,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
曾国藩幡然醒悟,决心向同僚们学习,将修身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改变自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曾国藩立下了做道德圣人的人生志向。
长年的苦修,最终收到了效果。曾国藩的性情,沉稳了许多。往日到处游荡的他,现在很少出去拜客,整天就是读书、静坐。
曾国藩日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静养。曾国藩的这一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更多精彩,请关注学习曾国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