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曾国藩做人做事家教修身 |
分类: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
批评通常意味着进步的机会。在建设性的批评面前,反击、争辩,或是无礼,都无济于事,对这样的批评进行无关紧要的纠正,只会演变成严重的问题。
1855年,曾国藩兵败湖口,情绪十分的低落。好友李元度不离不弃,伴随曾国藩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
一天,曾国藩略带伤感地对李元度说:“我自出山以来,连吃岳州、靖港、湖口三大败仗。我格物致知了很久,就是打不了胜仗。看来,我天生就是个不会打仗的人啊。”
李元度想了想,说道:“不是这样的。你的失败,正是因为你懂打仗。”
曾国藩一听,大为惊讶。李元度解释说:“如果说岳州之战的失败是天意的话,那靖港之战的失败,就是人为。打仗,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不要更改,而你却朝令夕改,所以才有靖港之败。”
1854年靖港之战前,曾国藩本答应以全部兵力进击湘潭,后来却被人说动,带着一半兵力去打靖港,遭致惨败。所以,李元度会这么说。
李元度接着说:“至于湖口之战,我们完全是败在一个傲字上。自以为大局全在掌控中,而事实上,掌控大局的是他石达开,不是你。”
李元度的批评非常到位,也非常尖刻。换作修养不好的人,恐怕就要怀恨于心了。曾国藩不是这样。
曾国藩长叹了一口气,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向来善听人言,博采众长,以为己用。我的心胸虽不如古圣先贤那样宽广,但至少能容人正确之言。”
曾国藩听了李元度的话后,不仅没有恼羞成怒,还采纳了李元度的意见,对自己的失败做了总结。
曾国藩的打仗能力很一般,他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太平天国,靠的就是老老实实地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曾国藩的这一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更多精彩,请关注学习曾国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