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曾国藩修身曾国藩家书郦波唐浩明 |
分类: 晚清第一圣:多面曾国藩 |
中国人经常讲,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官的更是如此。曾国藩最推崇的,是一种平和恬淡的心境。曾国藩有个弟弟叫曾国华,这个人性情高傲,又爱发牢骚,曾国藩深以为忧,经常写信教育自己的弟弟。您看他这么写:“温弟的天分,在弟弟中算第一,只是牢骚太多,性情太懒……我常常看见朋友中牢骚太多的人,后来一定有碍前程……凡遇到有牢骚要发的时候,就反过来考虑自己有哪些不足,而积蓄了这不平之气,猛然自省,决然去掉。不仅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也可以养一团和气,可以稍微减少病痛。大约心里抑郁,怨天尤人的人,不仅不可以涉世,也不是可以修养德行的。……所以我对弟弟时常劝以平和二字。”
当然,曾国藩刚出道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平和,甚至可以说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愤青,对很多事情他也看不惯的。最开始出来带兵的时候,曾国藩总是和湖南、江西的官场起冲突,实际上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平和恬淡的心情,但是曾国藩这人非常注意个人反思,非常注意个人的修炼,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境。
曾国藩为他父亲守孝的时候,总是发脾气,这个时候有人托他弟弟给他带来了一副药方,是一本《道德经》。曾国藩细看了很多遍,得出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感悟。曾国藩反思自己,刚出来带兵的时候,刚烈太甚,伤害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不但对自己的事业不好,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后来通过研读《道德经》,终于意识到,很多事情大家都想正面过去,都知道直线过去是最简单的,但是很多事情走直线是不行的,这时候不如就迂回绕过,没准绕上几个圈就过去了,这就是老子,迂回,委婉、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