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大事年表(廖正华排定版)

(2016-03-06 22:59:52)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湘军

李鸿章

胡林翼

分类: 保家卫国,威武湘军!

嘉庆十三年(1808)

1月19日  罗泽南出生。

嘉庆十六年(1811)

11月26日  曾国藩出生。

嘉庆十七年(1812)

7月14日  胡林翼出生。

8月1日  江忠源出生。

11月10日  左宗棠出生。

嘉庆二十二年(1817)

1月30日  彭玉麟出生。

嘉庆二十三年(1818)

6月21日  李续宾出生。

12月16日  刘长佑出生。

道光二年(1822)

12月21日  杨载福(后改名岳斌)出生。

道光三年(1823)

是年,李续宜出生。

道光四年(1824)

是年,曾国荃出生。

道光五年(1825)

2月26日  王錱出生。

道光十年(1830)

1月21日  刘坤一出生。

道光二十年(1840)

6月21日  英国海军司令伯麦率舰船四十八艘、士兵四千余人到达澳门。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二十二年(1842)

8月29日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光二十九年(1849)

11月27日  李沅发率众起义,戕官毁署,占领新宁县城。

道光三十年(1850)

6月15日  李沅发受伤被擒。纵横湘、桂、黔三省,坚持长达半年之久的李沅发起义失败。

咸丰元年(1851)

1月11日  洪秀全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

咸丰二年(1852)

6月6日  太平军在蓑衣渡被江忠源击败。南王冯云山伤势恶化逝世。

9月10日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队抵长沙,离城十里扎营。

9月12日  萧朝贵被清军炮火轰伤。旋因伤重逝世。

9月24日  驻郴州太平军大队在洪秀全、杨秀清率领下,北上赴援长沙。

9月26日  江忠源率部抵达长沙。

10月5日  郴州太平军前锋抵长沙城外,即与清军交战,伤江忠源。

10月17日  太平军分兵二三千人,西渡湘江,筹集军粮。

10月31日  太平军设伏于湘江水陆洲,大败向荣军。

11月30日  太平军攻打长沙八十一日,不克。本日晚撤围,由浮桥渡湘江西趋。

12月2日  太平军进占湖南益阳,得民船数千。

咸丰三年(1853)

1月8日  咸丰帝令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

1月12日  太平军攻克武昌城,湖北巡抚常大淳自尽。

1月29日  曾国藩自湘乡行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筹划“堵剿”太平军事宜。

1月30日  曾国藩上奏称省城兵力单薄,不足御敌,拟于省城立一大团,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招募来省,实力操练。

3月20日  太平军攻克江宁。

6月22日  江忠源率部驰赴南昌。

6月23日  太平军开始攻打南昌。

7月7日  江忠源等率部进攻南昌城外的太平军,被击败。

7月28日  太平军轰塌南昌德胜门一带城墙,为江忠源等部阻堵,未能入城。

7月29日  太平军毙清九江镇总兵马济美。

8月28日  太平军败湘军罗泽南等部于南昌。

9月15日  曾国藩具奏,言湖南衡、永、郴、桂各属数月以来巨案迭出,拟即日移驻衡州,就近调遣。

9月24日  太平军围南昌九十三日不克,撤围北趋。

9月29日  曾国藩抵达衡州。

10月15日  太平军大败清军于田家镇,江忠源遁广济。

11月27日  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湖北行抵安徽六安州,接巡抚关防。

11月  曾国藩于衡州仿造之冲簰,试之水面,钝滞难用,乃买民船,改造炮船。

12月10日  安徽巡抚江忠源抵庐州。

咸丰四年(1854)

1月8日  罗泽南率二营湘勇抵衡州,曾国藩与之商榷兵事,更定陆军营制,以五百人为一营,营四哨,每哨八队,亲兵哨六队,火器刀矛各居其半。自此湘勇转战各省,悉以所定规制行之。同日,贵州知府胡林翼自镇远率黔勇援湖北。

1月14日  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尽。

2月12日  太平军在堵城大败清军,湖广总督吴文镕自杀。

2月25日  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督湘军水师、陆师计一万七千余人,自衡州起程,会师于湘潭。水路以褚汝航为各营总统,陆师以塔齐布为诸将先锋。

4月7日  太平军败曾国藩湘军,再占岳州,王錱等南退。

4月28日  曾国藩自督战船四十号,陆勇八百,合乡团攻靖港太平军,水陆俱败。曾国藩羞愧投水自杀,左右援救以出。湘军褚汝航、杨载福等水军战于湘潭获胜。

7月7日  湘军经整顿后启程北伐。

7月25日  湘军进占岳州,太平军退守城陵矶。

8月8日  曾国藩率军行抵岳州。

8月9日  太平军败湘军于城陵矶,湘军水师将领褚汝航、夏銮、陈辉龙等阵亡。

8月11日  太平军与湘军再战于城陵矶,大败,名将曾天养阵亡。

8月19日  太平军攻湘军罗泽南、塔齐布诸营于岳州凤凰山,未胜而退。

8月25日  湘军水陆环攻城陵矶,太平军作战不利,退向武汉。

10月14日  湘军攻克武昌,太平军东退。

10月26日  以攻陷武昌、汉阳,清廷赏曾国藩二品顶戴,署湖北巡抚。

11月2日  以曾国藩辞任,清廷改授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另授陶恩培为湖北巡抚。

11月23日  湘军罗泽南部攻下半壁山,太平军败退北岸田家镇。

12月2日  湘军水师杨载福、彭玉麟等分四队攻田家镇,太平军船只被焚四千余艘,被俘约五百余艘。

12月3日  太平军自焚营垒,弃田家镇,东退黄梅。

咸丰五年(1855)

1月29日  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战船一百二十余艘猛攻梅家洲,深入鄱阳湖。太平军断其归路。自此,湘军水师被肢解,遂有外江、内湖之分。

2月11日  太平军以小艇夜袭湘军外江水师,焚其战船十余艘,俘曾国藩座船拖罟。曾国藩投江遇救,走罗泽南陆营。

4月3日  太平军攻克武昌,湖北巡抚陶恩培自杀。

4月18日  湖北布政使胡林翼署湖北巡抚。

7月31日  湘军水师副将杨载福在岳州添船募勇,于本日率外江水师至湖北金口镇。

8月27日  彭玉麟督率湘军水师猛扑汉口,烧毁太平军船只三百余艘。是夜,太平军撤离汉口镇,彭玉麟督率湘军水师进入。

8月30日  湘军名将塔齐布病逝。

9月4日  湘军内湖水师进犯湖口,统领萧捷三中炮阵亡。

9月6日  曾国藩自九江回驻南康水营,札调彭玉麟来江西督领内湖水师。

9月12日  太平军韦俊等部自武昌会同崇、通守军击溃李孟群水陆兵勇,占领金口。

9月17日  罗泽南由义宁单骑赴南康,与曾国藩晤于舟次,指画吴楚形势,定计出崇、通,以援武汉。

9月26日  罗泽南率军五千人自南康西援湖北。

咸丰六年(1856)

3月24日  太平军大败湘军周凤山部于江西樟树镇。

4月4日  太平军攻占江西建昌府城。时太平军占江西半数以上州县,曾国藩困守南昌。

4月12日  罗泽南伤重逝于武昌军中,李续宾总领其军。

5月7日  胡林翼遣同知曾国华统湘勇四千一百名,由咸宁、通城援江西曾国藩。

5月31日  汉阳太平军师船受湘军杨载福外江水师火攻,损失几尽。

7月14日  石达开率太平军自天京抵江西湖口附近,回援武汉。

8月11日  石达开统军援鄂,本日猛攻武昌府东路要隘鲁家港,为湘军蒋益澧部所阻。

8月28日  石达开进逼武昌猛攻鲁家港,韦俊派军出城接应,夹击胡林翼军,为湘军李续宾、杨载福部所阻,未能会合。

9月2日  凌晨,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杀东王杨秀清及其部署、家眷等,天京变乱起。

9月4日  深夜,石达开自武昌鲁家港撤兵东去,为胡林翼、李续宾部湘军追击,战至次日晨,石军损失颇重。

10月23日  英军攻陷广州外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2月19日  湘军攻陷武昌,太平军东退。

12月25日  以攻陷武昌省城,清廷实授胡林翼湖北巡抚。

咸丰七年(1857)

3月15日  太平天国国宗韦俊败湘军刘长佑于江西临江。

3月16日  曾国藩自江西回籍奔父丧。

6月2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不满天王猜忌,自天京出走。

8月8日  清廷允曾国藩请,开兵部侍郎之缺在籍守制。

9月21日  王錱病逝于江西乐安县,所部由张运兰、王开化分别统率。

10月13日  太平天国国宗石某率部援临江府,与湘军刘长佑部战于太平墟,失利退回。

10月26日  湘军攻陷江西湖口,外江、内湖水师会合。

咸丰八年(1858)

1月22日  湘军刘长佑部攻克临江。

5月19日  湘军攻陷九江府城。

7月1日  清帝令曾国藩迅赴江西,督率萧启江等军星驰援浙。

8月18日  清廷命曾国藩以援浙之师由江西铅山赴闽“援剿”。

9月21日  湘军曾国荃等部攻克吉安。

11月25日  李秀成军抵安徽三河镇,合陈玉成军大败湘军,李续宾自尽。

12月11日  太平天国陈玉成、李秀成合军与清军都兴阿、多隆阿、鲍超等部战于二郎河。太平军失利,退回太湖。

咸丰九年(1859)

3月2日  石达开军入湖南,进占桂阳县。

6月3日  石达开在宝庆分十数路攻清军赵焕联、周宽世等军,宝庆大战开始。

6月17日  石达开军合围宝庆城,阻梗城中文报、饷道。

6月21日   清廷诏命曾国藩统兵赴四川夔州扼守,防止石达开由湘入川。

6月22日  官文、胡林翼遣李续宜统军援宝庆,于本日由黄州、武昌分别出发。

7月27日  李续宜攻宝庆田家渡、清水塘石达开军,石军失利,营卡四十余处被毁。

7月28日  石达开督大军围裹李续宜军于宝庆城西,大败,营卡二百余处被毁,大军渡资江东退。

8月13日  湘军李续宜、刘长佑部大败石达开于宝庆。次日,石达开部撤宝庆围南去。

9月9日  以宝庆解围,清廷命曾国藩暂驻湖口,俟湖南定后合军援皖。

9月19日  曾国藩抵武昌,晤湖广总督官文,决定援皖。

10月20日  太平天国右军主将韦志俊(原名韦俊)遣人至湘军水师杨载福处乞降。

11月11日  官文、曾国藩、胡林翼等会奏四路攻皖之策,分由曾国藩、多隆阿、胡林翼、李续宜统之。

12月6日  曾国藩军进驻安徽宿松县。

咸丰十年(1860)

1月8日  陈玉成合捻军龚得树进援安徽潜山、太湖,拒曾国藩、胡林翼。

2月17日  多隆阿、鲍超率部大败太平军陈玉成部于安徽潜山小池驿,占太湖。19日占潜山。

5月6日  李秀成、陈玉成率部击溃江南大营,和春、张国梁败退镇江。

6月8日  清廷赏曾国藩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命统率所部兵勇,径赴苏州,以保东南大局。

6月9日  从曾国藩奏请,清廷命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

7月3日  曾国藩自率马步万余人自宿松渡江。28日,进驻祁门。

8月10日  清廷实授曾国藩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大江南北诸军均归节制。

9月21日  英法联军在八里桥与清军激战,僧格林沁败退,胜保受枪伤。

10月9日 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率部击败湘军李元度部,攻克安徽徽州府。

10月13日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

10月28日  左宗棠率湘军自湖南抵江西乐平。同日,清廷批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1月26日  陈玉成偕捻军龚得树等进至桐城西南,以解安庆之围,本日与多隆阿大战,稍有失利。

12月1日  李秀成统军由皖南羊栈岭攻入黟县,祁门曾国藩营大震。3日,李秀成由羊栈岭退出。

12月10日  多隆阿、李续宜败陈玉成于桐城,陈玉成退走庐江。

12月14日  太平天国定南主将黄文金等军自池州西攻,于本日占领东流县。

12月23日  黄文金分兵攻占江西浮梁,曾国藩三面受敌,仅留下景德镇一线。

12月24日  黄文金等统军攻湖口县不胜。

12月26日  黄文金等军自湖口撤退。

咸丰十一年(1861年)

2月18日  鲍超、左宗棠率部败太平军于景德镇,黄文金负重伤。

3月22日  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败左宗棠军于江西乐平。26日,左宗棠退还景德镇。

4月9日  李世贤率部攻占景德镇。次日左宗棠败遁乐平,祁门曾国藩粮路断绝。

4月14日  曾国藩率部攻打徽州,失败。

4月16日  太平军李世贤部退出景德镇。

4月19日  曾国藩率部再次攻打徽州。21日,被太平军击败。

4月23日  李世贤督军攻江西乐平左宗棠营,大败,旋由广信趋浙江。

5月2日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前军主将吴如孝率军西援安庆,与多隆阿军作战失利,退回桐城。

5月6日  黄文金合林绍璋及捻军与多隆阿等战于桐城新安渡、香铺街、挂车河,不利。

5月10日  曾国藩自祁门移扎东流,就近调度安庆围军。

5月19日  陈玉成图解安庆之围不成,由冷水铺退走桐城。

5月24日  陈玉成合洪仁玕、林绍璋、黄文金等三万余众分三路援安庆,与多隆阿战于挂车河,又败,退回桐城。

6月8日  驻守赤岗岭的三垒太平军降清。

6月10日  太平军悍将刘玱林弃垒东走,被湘军俘杀。

6月20日  太平军全部退出徽州,前往浙江。

6月22日  入川湘军将领黄淳熙阵亡于四川定远。

7月7日  湘军曾国荃部陷安庆菱湖南北两岸太平军营垒。

8月22日  咸丰帝驾崩。

8月24日  陈玉成、杨辅清等人入集贤关再援安庆。27日,与曾国荃大战于安庆西北,未破敌壕。

9月5日  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安庆。

9月29日  以安庆克复,清廷加官文、胡林翼太子太保,曾国藩太子少保,曾国荃布政使衔以按察使记名。

9月30日  胡林翼病逝。

11月2日  两宫太后及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免除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王大臣职。

11月20日  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并专饬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调遣。

同治元年(1862)

1月7日  从曾国藩奏荐,清廷命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并准其自行奏事。

1月23日  清廷以左宗棠为浙江巡抚。

5月18日  曾国荃、彭玉麟率部攻陷安徽太平府。

5月30日  湘军彭玉麟水师进泊江宁护城河口,曾国荃率湘军扎营雨花台。

6月4日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河南延津遭杀害。

9月14日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统军自苏州回援天京。

10月7日  李世贤统军三、四万人自浙江往援天京。

10月22日  李秀成军猛攻天京围敌,伤曾国荃面颊。

11月26日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围攻曾国荃雨花台大营四十五日未破,撤围分趋苏州、秣陵关。

同治二年(1863)

1月2日  湘军魏喻义部攻克浙江严州府。

1月7日  曾贞幹病逝军中。

1月30日  石达开在横江双龙场受湘军胡中和、刘岳昭、萧庆高、何胜必等军攻击,大败。

2月28日  湘军蒋益澧、康国器等部攻克浙江汤溪县。

3月2日  湘军高连升、熊建益等部进入浙江金华府。

3月18日  湘军魏喻义等部攻克浙江桐庐县。

5月14日  石达开军进抵大渡河边紫打地。

5月21日  石达开军抢渡大渡河,未成。

6月3日  石达开军抢渡大渡河,为清兵所阻。9日再次抢渡大渡河,被阻,退走老鸭漩。

6月13日  石达开被诱擒。

6月25日  鲍超、彭玉麟、杨岳斌水陆各军攻占浦口、江浦。

6月30日  湘军水陆各军攻陷九洑洲。

8月13日  清廷命四川布政使刘蓉入陕,督办陕南军务。

9月20日  湘军蒋益澧等部攻克浙江富阳县。

11月17日  彭玉麟、鲍超水陆各军攻占高淳县东坝镇。至此,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所有物资补给通道全部被切断。

12月4日  李鸿章督率淮军攻克苏州。

12月8日  李续宜病逝。

同治三年(1864)

4月1日  左系湘军攻陷杭州。

6月1日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7月19日  湘军攻克江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月24日  太平天国幼天王由干王洪仁玕拥护至广德。

7月28日  曾国藩自安庆抵江宁。

8月1日  以克复江宁省城,清廷赏加两江总督曾国藩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浙江巡抚曾国荃太子少保衔,一等伯爵;湖广总督官文赐封一等伯爵;江苏巡抚李鸿章赐封一等伯爵;陕甘总督杨岳斌、兵部侍郎彭玉麟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加太子少保衔;四川总督骆秉章、浙江提督鲍超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8月5日  湘军鲍超部进扑许湾,大败太平军汪海洋部。

8月13日  太平天国听王陈炳文等率部六万多人,投降鲍超。

8月14日  曾国藩裁撤湘军二万五千人。

10月9日  干王洪仁玕在江西广昌被湘军席宝田部所俘,幼天王失散走脱。

10月25日  幼天王在江西石城荒山中被湘军席宝田部所俘。

11月9日   以太平天国幼天王被擒,清廷赐封鲍超一等子爵,席宝田云骑尉世职。以全浙肃清,清廷赐封左宗棠一等伯爵,蒋益澧骑都尉世职。

同治四年(1865)

1月   浩罕军阀阿古柏率部入侵新疆。

2月22日  太平军汪海洋部与湘军刘典部大战于连城新泉,所部精锐丧失几半。

3月1日  湘军刘典等部败汪海洋于福建汀州连城,汪海洋军退上杭永定。

4月22日  湘军刘典、康国器等部进攻龙岩、永定等处,败汪海洋。太平军损失六千余人。

5月15日  湘、淮军败李世贤,攻陷漳州。

5月23日  清廷以僧格林沁战亡,诏命曾国藩赴山东督师剿捻,以李鸿章暂署两江总督。

5月26日  湘军刘典等部大败李世贤于福建永定,李世贤只身脱险。

6月4日  湘军高连升等部败汪海洋于福建上杭。

6月15日  汪海洋率部入广东境内,占镇平县。

8月19日  李世贤入广东镇平汪海洋军,23日被汪海洋所派心腹刺杀。

8月31日  湘军席宝田等部败汪海洋,招降太平军万余。

9月28日  湘军高连升等部克广东镇平,太平军汪海洋等部分三路自西北走平远。

同治五年(1866)

1月28日  湘军刘典、高连升、王德榜等部败汪海洋于嘉应州。汪海洋受伤回城后逝世。

2月7日  太平天国偕王谭体元弃嘉应州,启西南门走黄沙嶂。湘军左宗棠、鲍超等部入嘉应州。

2月9日  谭体元率部与湘军左宗棠、鲍超等部追军战于黄沙嶂,落崖身亡。长江南部太平军余部败灭。

3月12日  清廷以曾国荃为湖北巡抚。

12月7日  清廷命曾国藩回两江总督任,授江苏巡抚李鸿章钦差大臣,专办剿捻军事。

同治六年(1867)

1月11日  东捻军大败新湘军于湖北钟祥。新湘军将领郭松林受重伤。

1月23日  西捻军在西安灞桥大败刘蓉所统率的湘军,斩汉中镇总兵萧德扬等,围攻西安。

1月26日  东捻军败淮军于湖北德安府,阵斩张树珊。

2月4日  湘军刘松山部抵达西安,进驻城外雨花寨。

2月19日  东捻军败淮军刘铭传部于湖北安陆尹隆河。湘军鲍超部随后赶到,重创东捻军。

3月23日  东捻军赖文光大败新湘军于鄂东蕲水,杀彭毓橘。

同治七年(1868)

1月5日  东捻军首领赖文光被擒,东捻军失败。

8月16日  刘铭传等大败西捻军,捻军起义至此失败。

1871年(同治十年)

7月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同治十一年(1872)

3月12日  曾国藩逝世。

同治十三年(1874)

3月15日  越南与法国订立《法越和平同盟条约》,越南受法国保护。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遭否认。

10月5日  清廷命左宗棠督办西征粮饷转运一切事宜。

光绪元年(1875)

3月10日  李鸿章奏,新疆各城与俄、英、波斯等国交界,非中国目前力量所能兼顾,请谕西路各统领,但严守现有边界,不必急图进取,其已出塞及未出塞各军,酌量撤停,即以撤停之饷,匀作海防之用。

4月20日  左宗棠奏陈海防塞防及新疆情形,谓此时停兵节饷,自撤藩篱,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亦难晏然。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

5月3日  命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金顺为乌鲁木齐都统,仍帮办军务。

光绪二年(1876)

3月16日  左宗棠自兰州西进。4月7日,抵达肃州。

4月26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自肃州西进。

7月21日  刘锦棠抵达济木萨,会晤金顺。

8月17日  刘锦棠、金顺联军攻克古牧地。

8月18日  刘锦棠、金顺联军攻克乌鲁木齐。

10月3日  以克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等城,赏刘锦棠骑都尉世职。

10月4日  刘锦棠派麾下将领罗长祜、谭拔萃、黄万鹏、董福祥等助金顺攻打玛纳斯南城。

11月6日  清军攻克玛纳斯南城。

光绪三年(1877)

2月  侵略军头子阿古柏在吐鲁番布置军事,并于托克逊筑炮台。

4月14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自乌鲁木齐南进。

4月19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攻克达坂。

4月26日  张曜等率部攻克吐鲁番。同日,刘锦棠率领湘军攻克托克逊。

5月  侵略军头子阿古柏毙命。

8月17日  左宗棠奏,重新疆所以保蒙古,保蒙古所以卫京师,主张新疆设行省,改郡县。

9月19日  郭嵩焘奏,英国外部尚书屡为阿古柏调处,照会章程三条,请乘机妥定章程,保境息兵。

10月7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收复喀喇沙尔。

10月9日  湘军骁将余虎恩等率部收复库尔勒。

10月18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收复库车。

10月26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收复乌什。

12月17日  湘军骁将余虎恩、黄万鹏率部攻克喀什噶尔。

12月21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收复叶尔羌。

12月24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收复英吉沙尔,随即进军喀什噶尔,派董福祥率部进军和阗。

光绪四年(1878)

1月2日  董福祥率部收复和阗。

3月15日  清廷以新疆底定,晋左宗棠为二等侯,刘锦棠为二等男,余虎恩、谭拔萃、罗长祜、黄万鹏、董福祥等一百五十余人均升赏有差。

6月22日  清廷派崇厚充当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前往办理交付伊犁事宜。

11月7日  阿古柏余孽阿里达什、阿卜杜勒哈马等进袭喀什噶尔。

11月10日  刘锦棠督率罗长祜、谭慎典等湘军名将大破阿里达什。

11月23日  侵略军头目阿里达什毙命。

光绪五年(1879)

1月5日   阿古柏余孽阿卜杜勒哈马自俄境入寇。

2月2日  刘锦棠率领湘军在乌帕尔等地击破阿古柏余孽。侵略军余部逃入俄境。

8月4日  阿古柏余孽阿卜杜勒哈马等窜至乌鲁克恰提,再谋入寇。

9月5日  阿古柏余孽入寇新疆,围攻色勒库尔。

9月12日  色勒库尔守军诈降,斩侵略军头目阿卜杜勒哈马。

9月13日  刘锦棠自喀什噶尔抵达英吉沙尔,指挥剿灭阿古柏余孽战斗。

9月24日  董福祥等击破阿古柏余孽。侵略军残部逃入俄境。

10月2日  崇厚在沙俄胁迫下,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伊犁以西以南土地给俄国。

12月17日  左宗棠奏筹伊犁事件,先主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以求胜。

光绪六年(1880)

2月19日  命曾纪泽充当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将崇厚所议条约章程等件,再行商办,以期妥协。

3月1日  密谕李鸿章统筹营口、烟台海防,湘军宿将彭玉麟、李成谋整顿长江水师,左宗棠筹划新疆防务,湘军宿将刘坤一、曾国荃等筹备沿海及内外蒙古、东三省防务。同日,命刘锦棠帮办新疆军务。

4月16日  左宗棠奏以金顺扼扎精河,张曜由阿克苏前进,刘锦棠由乌什前进,逼近伊犁。

6月8日  左宗棠抵达哈密。

7月30日  以俄国兵船纷纷调往日本,勾结滋事,命曾国荃督办山海关防务。同日,曾纪泽抵达圣彼得堡。

8月11日  以俄国意存启衅,召左宗棠来京以备顾问,并命鲍超募勇万人,限月内北上,于天津、山海关间适中之地驻扎,策应海防。

9月26日  以刘锦棠署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0月14日  曾国荃抵达山海关。

10月26日  鲍超抵达天津。

11月8日  刘锦棠自喀什噶尔抵达哈密。

11月15日  左宗棠自哈密东返。

光绪七年(1881)

1月3日  左宗棠离开兰州赴京。

2月7日  命湘军宿将杨昌濬(时任护理陕甘总督)会办新疆善后事宜。

2月24日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中国收复伊犁,赔款九百万卢布。同日,左宗棠抵达北京。

10月16日  实授刘锦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光绪八年(1882)

2月16日  云贵总督刘长佑奏,请派大员驻广西,进规越南。

7月12日  命两广总督曾国荃、云贵总督岑毓英筹划滇粤边防。

光绪九年(1883)

5月19日  刘永福黑旗军败法军于河内附近,斩法将李威利。

8月3日  左宗棠命麾下嫡系将领王德榜自江宁回湘募勇,准备开赴滇粤边境。

9月22日  清廷命彭玉麟往广东会同督抚办理海防,左宗棠、李鸿章办理南北洋防务,吴大澂带吉勇三千来天津,防法兵船寻衅。

12月11日  彭玉麟、张树声赴虎门布防。

光绪十年(1884)

1月1日  命杨岳斌往福州筹办海防,彭玉麟移师琼州。

2月23日  左宗棠前往吴淞口布置海防。

2月29日  王德榜率恪靖定边军抵达龙州。

4月18日  王德榜率恪靖定边军抵达谅山。

4月19日  清廷调湘军宿将苏元春、方友升等率部前往广西。

6月23日  法将杜尼森率军强行前进,限清廷三日内交出谅山。驻守观音桥之清将王德榜、万重暄督率湘、淮军抗击。法军伤亡近百人。

6月24日  王德榜、方友升、万重暄督率湘、淮军再败法军于观音桥,击毙法军十一人,击伤三十五人。

6月29日  清廷命鲍超统兵自川赴滇抗法。

7月19日  授曾国荃为全权大臣,克日往上海与法使商讨议和条款。

7月30日  曾国荃允以恤款名义,赔款五十万两,法使拒绝。

8月5日  法舰炮击基隆。

8月6日  淮军宿将刘铭传、湘军名将曹志忠督率湘、淮军,击退登岸之法军,击毙法军两名,取得第一次基隆保卫战的胜利。

8月23日  法水师提督孤拔突袭福建师船,击沉我军舰七艘,炸毁船厂。

8月26日  清廷正式对法国宣战。

9月7日  清廷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福州将军穆图善、闽浙总督杨昌濬帮办军务。

10月1日  孤拔攻陷台湾基隆炮台,清军退往台北,改援沪尾。

10月8日  法军在台湾沪尾登陆,淮军宿将刘铭传、湘军名将孙开华督率湘军、淮军以及台湾土著兵击败之。是役,法军阵亡十七人,伤四十八人。

10月10日  清廷命杨岳斌帮办左宗棠军务,设计渡台。

11月18日  清廷以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

12月14日  左宗棠抵达福州。

光绪十一年(1885)

1月29日  杨岳斌率部抵达福州。

3月1日  法舰攻击镇海招宝山,湘军宿将欧阳利见督率湘、淮军击退之。

3月4日  基隆法军大举进攻。

3月5日  基隆法军陷深澳坑、月眉山。

3月7日  湘军将领王诗正、曹志忠督率湘军反攻基隆月眉山。同日,杨岳斌率部抵达台湾。

3月23日  法军大举进攻镇南关,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督率湘军、淮军及其他清军击退之,毙敌四名,击伤二十五名。

3月24日  法军再次大举进攻镇南关,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督率湘军、淮军及其他清军力战却之,毙敌七十名,击伤一百八十八名。法军退回谅山。

3月28日  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督率湘军、淮军及其他清军进攻谅山,法将尼格里受重伤。

3月29日  冯子材、苏元春、王德榜督率湘军、淮军及其他清军克复谅山。

4月2日  苏元春率领湘军克复谷松。

光绪十二年(1886)

10月7日  鲍超逝世。

光绪十三年(1887)

9月30日  刘长佑逝世。

光绪十六年(1890)

4月24日  彭玉麟逝世。

8月12日  杨岳斌逝世。

11月13日  曾国荃逝世。

光绪二十年(1894)

12月28日  清廷命湘军宿将、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

光绪二十一年(1895)

2月7日   刘坤一率领湘军自天津赴山海关。

2月16日  湘军配合其他各路清军,发起第三次反攻海城战役。

2月21日  湘军配合其他各路清军,发起第四次反攻海城战役。

2月27日  湘军配合其他各路清军,发起第五次反攻海城战役。

3月4日  日军奇袭牛庄,魏光焘、李光久率湘军奋起反击,击毙日寇七十余,击伤三百多,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

4月17日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及所属诸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5月25日  台湾绅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湖南湘潭人黎景嵩为“民主国”国务委员,兼任台湾知府,统摄台中军政,兼理中路营务处。

5月27日  黎景嵩在台湾府署临时议事厅,率领台中文武官员,为“保卫台湾,反对割让日本”登坛盟誓。

6月27日  清廷命直隶提督聂士成总统淮军驻扎津沽,江西布政使魏光焘总统湘军驻扎山海关,四川提督宋庆总统毅军驻扎锦州,三军俱听北洋大臣调度。

6月28日  新楚军第一次反攻新竹。

7月10日  新楚军第二次反攻新竹。

7月25日  新楚军第三次反攻新竹。

8月8日  日军兵分三路,向苗栗进犯。

8月10日  日军进攻新楚军大本营头份。新楚军将领、湖南湘潭人杨载云力战牺牲。

8月14日  日军占领苗栗。

8月22日  日军进攻大甲溪,清军奋起反击,毙敌五十余。

8月23日  日军占领大甲溪。

8月28日  日军猛攻八卦山,新楚军将领、湖南平江人胡轮力战牺牲。随后,日军占领彰化。

10月21日  日军占领台南,台湾全境陷落。

光绪二十六年(1900)

7月21日  张之洞上《会派藩司统兵北上》折,奏报派湖南布政使锡良、湘军宿将方友升统率湘军劲字五营、湖北武功五营北上勤王事宜。

1120日  法军攻陷获鹿。

1210日  法军第一次进犯东天门,刘光才督率湘军劲字五营击退之。

光绪二十七年(1901)

128日  法军再次进犯东天门,刘光才督率湘军劲字五营击退之。

4月23日  德、法侵略军越长城侵入山西,攻占娘子关、固关。湖北武功五营、湘军劲字五营溃退。

光绪二十八年(1902)

10月6日  刘坤一逝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