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装神弄鬼提士气
(2015-01-01 12:03:51)
标签:
军事左宗棠刘锦棠湘军新疆 |
分类: 晚清第一帅:鹰派左宗棠 |
1876年4月。随着大军出关日期的日益临近,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暖和了,春天的足迹悄然来到了左宗棠所在的肃州大营。大营四周一片热闹祥和的气象。士兵们脱去了沉重的冬装,在长满青草的草地上紧锣密鼓地操练着。肃州周边的老百姓听说左宗棠为了方便指挥收复新疆之战,亲自驻扎战略前沿,都很兴奋,他们拿出了冬藏的沙枣、蜜瓜,前来犒劳将士们。
看到这一切,左宗棠的信心更足了。战士用命、百姓支持,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他坚信,只要他一声令下,数十万清军就会迅速完成收复新疆的历史重任。
然而,作为收复新疆一役最主要战将的刘锦棠,却并不像左宗棠那么乐观。作为统帅,左宗棠自然可以举重若轻,而作为战将的他,却不得不举轻若重。每当大战来临,他都非常注意士兵的状态。多年的战斗经验使他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理念,那就是战前准备的任何疏忽,哪怕只是一点点,都有可能导致战斗的失败。
最近军队的一些情况令他感到担忧。他所统率的一万多军队,除了董福祥率领的少数回军外,都是湘军,士兵绝大部分来自湖南。这些人,习惯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来到陕甘作战已经很不适应了,现在听说又要去比陕甘环境还要恶劣百倍,满是沙漠戈壁的新疆作战,都不太愿意,甚至有些畏惧。
作为收复新疆一役绝对主力的湘军尚且如此,其他部队就更加不要说了。金栓、张曜、董福祥等人的部队,全在看湘军行事。湘军勇猛向前,他们就紧追;湘军畏战,那他们也不敢向前。得知这些情况后,刘锦棠认为,必须想办法提升湘军的士气,否则全军萎靡,不能打胜仗。
这是关系到新疆作战能否胜利的大事情,刘锦棠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去请教左宗棠。刘锦棠走进左宗棠大营,略显焦急地对他说:“季帅,目前军队的情形有些令人担忧。湘军中有不少人畏惧去新疆打仗,而金顺、张曜、董福祥等部一向唯湘军马首是瞻,湘军畏战,他们也不敢向前。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下去,势必影响作战。当年,我军奉命北上剿捻,很多人不愿意,我叔叔大怒,当即诛杀了几个为首的,这才稳住军心。现在虽然可以用当年的老办法,但总是这样,难免会使士兵轻视我们,影响军令的畅通。所以,我有些踌躇。还请季帅拿个主意。”
左宗棠一听,也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思考了一会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应对办法,随即吩咐刘锦棠如此这般地去做。刘锦棠得了主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左宗棠大营。
第二天,左宗棠坐着一顶八抬大轿,故意从董福祥军营旁路过。士兵们听说左宗棠来到,都围在两旁观看。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名老兵,直奔左宗棠所乘的大轿前,高声叫喊,左宗棠的随从亲兵怎么拉他也拉不动。左宗棠认为他是疯子,坐在轿中并不理睬他,并且示意抬轿的士兵赶紧前进。
抬轿的士兵刚要启动,那老兵说的一段话,令他们立即停止了脚步。那老兵朝着轿中的左宗棠大声喊道:“我是老统领派来的。老统领要打先锋,为国家收复新疆。但是现在,我们无衣无食,怎么跟随老统领打仗?请宫保大人发一个月满饷,大家吃饱喝足,才好跟随老统领去打新疆。”
老兵所说的老统领指的是刘锦棠的叔叔刘松山。刘锦棠现在所指挥的军队,其主要班底是刘松山搭建的。董福祥当年就是被刘松山降服的。刘松山此时虽已不在人世,但他在这支军队中,依旧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声望,仍被士兵们尊敬地称之为“老统领”,而刘锦棠则被称之为“少统领”。
当大家听到老统领英魂下凡,并且要带领他们去打新疆后,既敬畏,又感动,满腔热血顿时沸腾起来。
左宗棠见大家都被感动了,连忙命令在场的士兵对着天空顶礼膜拜,向刘松山致敬。
第二天,刘锦棠命下属将董福祥叫来,责备他说:“你是怎么带兵的,怎么连疯子也收留军中?”
董福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满脸狐疑地说:“这人平时好好的。在营中已经五年,从来没有犯过什么过错。不知道怎么的,突然间就发疯了。”
刘锦棠道:“你去把他叫来,我要亲自问问他。”
董福祥得了命令,立马赶回营中,带着那位老兵来到刘锦棠营中。刘锦棠问他说:“你昨天是怎么回事?”
那老兵显得很害怕,战战兢兢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我只觉得有一阵冷风吹过,不知不觉间,老统领突然来到我的跟前。他命令我对宫保大人说那么一段话。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刘锦棠听罢,对着董福祥感叹道:“看来是我们亏待了士兵们,连我叔叔也看不过去了。应该给他们发一个月满饷,口粮标准应该定高一些,多置办些衣服。”
董福祥从刘锦棠大营回来后,发薪、发衣服、提高口粮标准的消息立马就传遍了整个军中。大家都觉得这是刘松山在天之灵照顾他们,故意下凡来提醒左宗棠和刘锦棠要善待士兵。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他们都认为,应该竭尽全力打赢新疆这一仗,完成老统领的心愿。
左宗棠见大家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全军设祭,致奠刘松山。士兵们满怀感情地烧化纸钱、车马、衣服,祭祀老统领。一时间,到处火光冲天。随着火光的升腾,军队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发生这件事后,各种流言开始在军中迅速传播,有人甚至说,老统领已经到了嘉峪关,正在催少统领制备寒衣万件,准备出关。这些流言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乎,而听到的人大多深信不疑。
自此以后,湘军士气大振,部队中人人摩拳擦掌,个个奋勇争先,以前那种畏葸不前的风气彻底一扫而空了。左宗棠还煞有介事地将这件奇事告诉坐镇兰州、主管军需物资转运的刘典,并且说:“刘松山牺牲后,每次我军遇到大战,他都会托梦给他的部下。忠义之灵,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左宗棠、刘锦棠和那个老兵联手演的一场戏而已。当时的中国社会,普遍盛行迷信思想。左宗棠正是利用了士兵们的这一点,找来那位老兵,共同演出了这么一场刘松山下凡的好戏。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借刘松山的威望,鼓舞军队的士气,以便开展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士兵们,包括董福祥等将官,都被蒙在了鼓里,毫不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