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三大中兴名臣、世人尊称雪帅的彭玉麟,建功立业时自订“三不”原则:“不受官,不私财,不要命。”百战成功,百战成名,功成名就之际,他没有贪位,恋权,忘亲,而是解甲归田、告老还乡。并且为人俭朴随和,对百姓能免去官礼,以礼、平等相待。
雪帅最光辉的一笔,是暮年让国家扬眉吐气了一回。当时,他退居衡阳老家已经14年了,其间清廷曾多次征召,他都坚辞不就。但当中越边境中法战事一触即发时,尽管他已经退休多年,年近古稀,但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忠心报国之志日月可鉴,他根本没有顾虑自己百战名将、常胜将军的一世英名有可能毁于这次敌强我弱的战事,毅然奉诏南征,以兵部尚书衔主持中越边境的战事。他痛恨丧权辱国的所谓“和议”,这次奉命南征,立誓血洒南疆、为国捐躯以求一胜。
与当年的“天津教案”不同,曾国藩当时的形势是不能打,但舆论却鼓噪“打”,彭玉麟的出征背景是当法国人进犯边境时很多人认为不能打,但彭玉麟认为必须打、可以打,但二位中兴名臣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舍弃小我这一点是相同的。
彭玉麟在严峻的形势下,率部相继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这也是大厦将倾的晚清对抗外敌入侵战事中最辉煌的胜利之一。虽然影响力无法与左宗棠年近七旬抬棺北上天山,收复新疆失地的功业相比,但也充分体现了彭玉麟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无私情怀。曾、彭二人,功成名就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而不惜牺牲自己流芳百世的机会,更显其无私。
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做到无私,将会吸引大量的追随者,创造更大的舞台,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2013年10月30日在中国企业家网独家专栏“郝论领导力” 发表过“领导者的无私”,本文是上一篇文章的延伸。
本文的部分内容发表于《北大商业评论》2014年1期,“胸怀宽广的六个境界”。本文是在此基础做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后成稿的。作者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