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设计
(2019-03-29 14:24:1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六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
《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杯子底面积/cm²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 用字母表示:xy=k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3.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拓展应用
完成P48“做一做”
四、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