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扶老人被讹反捐对方千元”是道德退化

(2015-04-24 13:08:13)
标签:

佛学

扶老人被讹

孔子

主善为师

       昨天听到一则消息,很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如果不折腾清楚,恐怕人们连点最基本的善恶观念都要迷茫了。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太摔倒,便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可善良的小何不计前嫌,反而向老人捐款千元——看到这里,我简直都想骂人了,可骂谁呢,谁更该骂呢?http://s3/mw690/003RKNmjgy6RKaD1aeud2&690

       善良是古今中外人们所坚持和褒扬的美德,所谓“主善为师”、“为善最乐”,也几乎已成为很多人做人、做事的宗旨。像小何,骑着自行车见到摔倒的老太太立刻下车搀扶,就是善良的一种体现,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在她身上发挥正能量作用的显现。而正是小何的善良行动,也着实能让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感受到温暖,看到阳光;可是,当被老太太讹诈之后呢?当受了委屈的小何在得知真相后,有没有必要去动员家长给老人看病捐上千元呢?

      据警方称,老人摔倒后,正巧被买早点的小何看到,遂主动搀扶,可没想到却被老人死死抓住,由于这一幕被老人家人看到了,才误认为是小何撞的。显然,正常的老太太起码会感谢小何,至少也不会诬陷她,可老太太却紧紧抓住了小何,无疑就是典型的栽赃陷害了。

       这种栽赃陷害从人性角度讲,是与善相对应的恶和黑暗。虽然在此刻,我无意于去揭老人的疮疤,更不愿批评老人的动机,但不管什么原因故意嫁祸别人,其本身是要被道德谴责的;我们平时都在讲尊老爱老敬老,但很多像小何一样的初中生,可能还不完全清楚,不是所有老人就都是道德模范,都是值得尊敬的长者,正是这样,法律也罢、道德也罢,也从来也没有将上了年纪的老人划在线外,因此,从这件事来看,老太太在年龄上需要年轻人尊敬,却在道德上无法逃开谴责,老人的行为,是毫无疑问的恶。既然是一种恶,这件事的受害者小何,就完全没有必要去给自己家长做工作、捐钱给对方,而之所以她“以德报怨”了,不仅其家长应该反思,学校也该反思。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我们父辈,很多人宁愿吃亏,宁愿服从那些明显看起来不公平、不公正的决定,面对强权、强人,他们宁愿以自身的委曲求全来求得现实的安稳和生活的平静,所谓“以德抱怨”,在很长时期都成为他们那群人的共同选择,并且极力的试图传给下一代、下下一代,这一点,只要看过《渴望》、《人到中年》等这样的电视剧,就能知道,剧中主角的隐忍、奉献,无视自身权益而成全他人欲望或愿望的“道德楷模”、“善良完人”都是什么样的扮相。当然,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当年”的精神特征,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可社会发展到今天,是该进入到一个追求正义、公正、公平的时代了,而一个追求和倡导正义的社会,其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惩恶扬善,扬善的前提和基础是惩恶,在恶没被惩处、打击或是消灭的情况下,一味去宣扬受害一方的美德,赞美受害者良善的举动,无异于彩笔描空,助恶抑善。因此,对于老太太诬陷他人的小恶,虽不必上纲上线,却也不能姑息,更不宜对于小何动员家人捐助千元为老人看病一节大力褒扬。孔子很早就说过,“以德报怨,将何以报德?”在孔夫子看来,惩恶扬善是社会正义,但其基础却是要善恶分明,类似小何这样的以德报怨,在理论层面,其实就是一种善恶不分的表现,是愚昧;试想,要是把杀人犯、强奸犯都不关进监狱,而去用善感化他们,这个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了,善良而遵守秩序的人们还怎么生活和生存?因此,小何主动搀扶摔倒老人是善良的美德,但被诬陷后又动员家人又捐款给对方,只能是一种道德退化,不仅不易宣扬,还应矫正。

     也许有人说,佛祖以身饲虎是道德的至高境界,小何才上初三,就可以在道德上将自己提升至如此高程度,怎么能说不是件好事呢?可是别忘了,以身饲虎只是佛经里的故事,是佛教里的范畴,它与现实世界的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如果我们的生活目标只是为了向比丘靠近,向菩萨看齐,社会还需要法律和道德作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