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3RKNmjty6P93rpB0eea&690
经过十多分钟的等待,躺在病床上的陈婧终于被医护人员缓缓推了进来。病房里的异常安静,也许是怕父女突然相见时出现意外,在场的众多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
柔和的光线从窗外扑散进来,抚摸着陈婧光洁的额头。望着逐渐近了的父亲,她的眼里充满了关切的目光。
可是,由于肺严重受损,她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
随着两张病床一点点的靠近,因肝癌晚期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的陈建军终于近距离看清了女儿。
这些天来,陈建军总想见女儿。每次见到妻子,衰弱已极的他都要问:婧婧怎么还没来啊,她怎么啦……
这话让妻子痛入骨髓。但为了不使病重的丈夫难以承受,她只能瞒着他,笑笑说,孩子得了感冒,也在吃药,不碍事。
而那几天里女儿一直在抢救。直到父女相见的这一刻,陈建军始终不知道真实的情形。他定定的望着女儿,女儿也流泪的望着他,不出一言。好一会儿,陈建军似乎是鼓足了力气向在场医护人员说:“谢谢叔叔阿姨,谢谢你们照顾她……”
话音微弱到几乎无法听清。一些护士面对着这对父女的无声诀别,忍不住哭了。
患绝症 三口之家风雨飘摇
半个月前,这个家还平静如水。
陈建军今年49岁,家住无锡市伯渎港社区车沟弄。10多年前,因厂里效益不好,自已又患有肝病,他便从无锡市第二织布厂办了病退,而一同离厂的,还有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妻子崔兰。回到家后,靠着两人四处零零碎碎的打工赚些收入,虽较为拮据,这个家倒也还过得平平稳稳。
虽然陈建军夫妻身体都不好,但一直没有特别严重的情形。十多年里,每逢陈婧放暑假,一家人还会外出游玩。最近一次出游是在2007年的8月,他们去了上海外滩。如今,当时拍下的照片还摆放在家里较为显眼的位置,笑着站在父母中间的陈婧,一脸阳光。
这份平静和美好在2008年1月16日被突然打破了。那天,感觉“发烧”老不见好的陈建军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被检查出已至“肝癌晚期”。第二天,他就在妻子的陪伴下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那几天,陈婧特别关心父亲的病情。虽然崔兰包里就塞着病历,但她怕孩子承受不了,始终不敢让陈婧知道,每次女儿问起父亲的病情,崔兰就瞒着她说结果没出来还要观察。可细心的陈婧还是从母亲心神不定的举止中发现了端倪,17日当晚,趁母亲上厕所,她偷偷拉开母亲的提包,找到了病历。
无人知晓随后几天里陈婧究竟是怎样度过的。但崔兰回忆,女儿有时会躲在卫生间哭,有时也会提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话题,诸如,肝移植是不是有救,人死后肝还可以用么等等。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孩子问这些话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想法。
随着陈建军住院后短短几天里花去巨额医疗费,这个家瞬间陷于困顿。在崔兰四处借钱的同时,放假在家的陈婧也开始想着怎样帮助家里。伯渎一位姓印的老人说,有一天她看到孩子在捡空饮料瓶,就问,捡这个干什么啊,她就说,父亲病了,家里的钱都用光了——当时让她唏嘘了好一阵儿。
“孩子天天从我门口过,一见面就喊‘阿公好’,特别有礼貌。”陈家的老邻居祁和贵老人提起陈婧,也是赞不绝口。“她很乖的,不太出门,她父亲住院,都是她在家把稀饭熬好后送过去。”
可就是这么一个内向懂事的孩子,却做了一件感天动地却又近乎盲目的傻事!
留遗书 自杀竟为捐肝救父
年关将近,1月24日中午,在医院照看了丈夫整整一夜的崔兰,疲惫的返回位于清名桥的家。可到家后却发现家里的门被反锁着,想着女儿在家,她便叫门,但叫了半天不开,于是就从屋后翻墙进到了屋里。结果进屋发现,女儿竟然一动不动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张纸条和两个空药瓶。
两个空药瓶里原本都装着安眠药,如今却空空如也。她见纸条上写着:“妈妈对不起 我不能陪你
我死后把我的肝移到爸爸的身体里去,救爸爸。”那一刻,如同遭受天打雷轰,崔兰几乎无法站立。稍稍定一定神后她立即拨打电话,很快,已经人事不醒的陈婧被紧急送到附近的无锡市人民医院。
“(陈婧)来的时候已经昏迷了,她服用了100片氯硝安定和100片阿米西林,这(两种药)都是会致命的。”参与抢救的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PICU)吕真燕医生回忆,当时孩子一送来就立即洗胃,洗完又上了呼吸机,后发现没有起色再次洗胃,最后专家组就决定采用血透的办法进行挽救。好在血透三天过后,一直昏迷的陈婧醒过来了……
所谓血透就是借助体外循环,以血液灌流的方式来吸附、清除血液里面的毒物。一般这种方法对成年人的重症药物、毒物中毒较有疗效。当时鉴于陈婧所服药片过多、时间过长,加之情形紧急,医护人员只能尝试着奋力一搏了。
“好在孩子还是命大。”回忆当时的情形,许多护士都说,吃了那么多安眠药还能捡一条命回来,真是菩萨保佑了。
氯硝安定和阿米西林是陈婧母亲崔兰平时用来治疗抑郁、失眠的。由于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崔兰不得不借助药物来缓解压力,增强睡眠。事发前,她一共买了4瓶药,她怎么有没有想到,这些药差点夺取女儿的一条命。
不过,苏醒后没过久,陈婧就接连出现两次呼吸骤停。经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尽管她最终还是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可直至2月5日才彻底摆脱了生命危险。
由于陈婧服用了大量药物,她的肺受损严重。而服药后她睡的电热毯没有关,头部、臀部三级烫伤,面积约在1.5%左右。
爱满天下 社会纷纷伸援手
13岁少女以自杀的方式捐肝救父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很多好心人都在第一时间向这个危在旦夕的家庭伸出援手。2月3日,崔兰以前的同事得知消息,立即带着五千多元慰问金来到医院探望,而当日下午,伯渎港社区居委会、社区街道劳动保障所也把临时凑的2000元钱送到了医院,
2月6日,大窑路社区妇联在当地发出倡议,希望人们用爱心为这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送去温暖,给予一点帮助,给他们带去新的希望……
出于对这个不幸家庭的同情,手头并不宽裕的街坊邻居也一百、两百的把钱送到崔兰手中。同时,接治陈婧与陈建军的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自发为这个家庭捐助的6万元。一位医护人员说,虽然孩子的做法并不正确,但这份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由于有关这次事件的报道在网上亦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通过网络以及银行汇款捐助的好心人更是纷至沓来,据事发后从江苏盐城赶来照顾外甥女一家的崔军讲,仅崔兰在媒体上公布接受捐助的账号当天,社会各界汇来的捐款就达到了10万元之多,而这,对于父女俩的治疗费用而言,已基本够用了。
“这个家真是很不容易。”崔军说,陈婧出生后不久,由于陈建军一家比较困难,当时孩子被带到了盐城去养,那时小孩子还小,也看不出来什么,唯一觉得不同于同龄人的,就是外甥女比较听话,懂事。
后来陈婧要上学,就又从盐城回到了无锡。如今好些年没有见到孩子了,不想姐夫一家竟然遭遇了如此变故。崔军说,回来后他很想见孩子,但当时正在抢救,他就是隔着门缝,看了一眼陈婧。
与崔军一起来的还有陈婧的外公崔大连。老人76岁了,从老家赶来后,主要是帮着料理料理家务。休息的时候,老人总是呆呆的望着一家三口的照片,沉默无语。
“等陈婧出院了,我要问她你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老人说着,眼角湿润了。
13岁女孩舍命救父的背后
如同以往一样,事发后的陈建军家,门一直是闭着的。
这个泰伯河边上的家庭,和沿河两岸的众多家庭一样,生活朴素而平常。一些街坊邻居说,别人的家的孩子,没事就在外面玩,陈家却总是关着门,陈婧也很少出来。
由于大门紧闭,东、南方向几乎没有窗户,走进陈家,总有些寒气袭人。陈婧的床就摆在客厅里,再往里,是父母的卧室和一间书房。书房的墙上,贴着一张叫《意》的国画,画面上,牵牛花生气勃勃,连空中飞的蜻蜓,也非常有动感;而墙的另一端,是她用颜料直接画在墙上一个卡通娃娃。这个娃娃悠闲自得的拖着玩具车,看上去十分惬意。
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面,有一张粗糙的小纸片很惹注意。那是去年5月一个同学写给她的:“虽然在一起的日子很短,但我想我应该很了解你吧,在这里,我要给你留下最最真诚的祝福,希望你在冲刺的阶段顺利的毕业,考上比较好的中学。你的朋友”
不过,老师说陈婧在学校比较内向,并没有太多的朋友,她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为班级换黑板报。
“孩子爱画画,和父亲的感情最好。”一个邻居说,以前陈婧的父亲常送孩子去学画,到周末了,和她爸爸一起骑自行车出去玩。而平时在家,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她都是安心在家里帮母亲做家务。
屋里的一面沙发上,还有十多张陈婧画的素描,其中的一张素描《瓶子和橙子》,被她专门摆放在了客厅的桌上。这张画上的字迹与她写给母亲的遗言条字迹如出一辙,都是在幼稚结体的同时,伴随着偶尔出现的成熟连笔。而这种连笔,在她的几分试卷上,出现的更多。
在陈建军住进医院后的次日,陈婧到学校领成绩单。得知陈婧家里的情况,班主任陈晓阳(音)还劝她,一定要多孝顺母亲,多帮帮家里,并告诉她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时陈婧也答应了要坚强,可最后还是出现了自杀救父一节。
崔军说,孩子虽曾提说想把自己的肝捐给爸爸,但大人也告诉过她,肝不一定匹配,但她还是做出了自杀这种极端做法。他想不通是,外甥女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既救不了父亲,更害了自己么?
“也许,是孩子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心理压力造成的。爸爸在陈婧的心中是家庭的支柱,要是这根支柱倒了,这个家也就完了。而她要捐肝,显然大人不会支持,所以便想到用这种极端方式来挽救父亲的生命。”崔军说,陈婧在医院苏醒后,还不断的写纸条向医护人员询问父亲的病情。
事实上,在陈建军被查处肝癌晚期后,癌细胞已经转移,并不适合进行肝脏移植了。而且,随着陈建军逐渐出现肝肾综合症,他的病情出现恶化,简单的说,就是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即便到了父女相见的最后时刻,陈建军依然不知道,短短十多天里,年仅13岁的女儿为拯救他的生命,曾经付出过怎样的代价!虽然生命无法挽留,但爱足以让人深自慰藉。(记者
潘京)
手记: 拯救孝女还需社会帮助构筑家庭的安全屏障
无锡13岁少女以自杀来捐肝救父的举动,让喜气祥和的新年,蒙上了一丝悲壮的颜色。她的令人惊叹的举动,不仅令所有人感喟,更让人在唏嘘伤悼的同时,内心深深作痛。
我国是一个尊重孝道,尊尚节义的国度。在传统道德系统中,统筹其中的一条主线,便是孝,即所谓“百善孝为先”。于是,我们有了所信奉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陆绩怀橘”、“仲由百里负米”等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更是诠释了孝的内涵。应该说,孝即是善,即是对父母的爱,有爱才会真正生发出对亲友同胞的爱,对祖国、民族的忠诚。无锡陈婧的惊人举动,无疑是对父母之爱的率性之举,虽不理智,甚至有点荒唐,但其一腔至诚,是令人可叹、可泣的。
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但回过头看,之所以会发生捐肝救父这样的“奇事”,除了父女平时积累起来的感情,更多的自然也是重重生活压力对她幼小心灵形成强烈挤压使然。在这个三口之家,父亲母亲构成了对孩子的最坚强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而导致这道屏障失去凭依的,除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少,就是父母亲的健康状况。俗话说得好,“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作为一对孪生兄弟,疾病与贫穷总是相伴而行,一旦父母一方有了疾病,而这种疾病又不能有足够的家庭积蓄予以解决,那么必将伴随着大人工作报酬的减少,继而出现更为恶劣的循环。这样一来,整个家庭也势必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棘手问题。而当这些棘手问题一齐摆在孩子的面前的时候,对他们身心的影响之大,可以想见。
据了解,在此次事件中,陈建军治疗的费用大约十几万元,而这笔钱绝大多数都是崔兰向亲友借来的。陈家的亲戚称,目前尚不知其是否有医保,而医院的医护人员则称,陈建军确有医保,但医保的具体情况却没有透露。当然,至于医保究竟是否有似乎并不重要,关键问题是医保所能提供的治疗费用有多少,是否充裕?从崔兰四处借债来看,当前的医保就陈建军的治疗而言应该是紧张的,尚不能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及时起到帮助其维护其家庭屏障的坚牢与遏制患者家庭因病致贫的作用。同样,抢救陈婧所花费用,目前也已达数万元之多,家里虽然有一张去年为孩子交的意外伤害保险单,但险种却是意外伤害险。前些天已经在保费申请上盖章的清名桥中学校长邓建明因此不无忧虑的说,虽然申请已经递上去了,可办得了办不了还很难说——毕竟此事比较特殊,就看保险公司到时能否酌情考虑了。
鉴于陈婧的自杀式拯救,学校方面已表示将提高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教育,强化心理素质。可事实上,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强化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打击的耐受力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要帮助家庭树立安全牢靠的屏障,这个屏障,不仅仅是能够为每个家庭提供治疗大病在内的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险,还要在就业、福利等诸多方面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一个个家庭的坚固堡垒,及时的拯救诸如陈婧一样情形的贫病家庭的孩子,使那些处于困苦边缘的未成年人,在风雨袭来时,依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