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妇女吴远碧是“剖腹自医”事件的当事人,因为工作需要,我去过她家和医院,并见过了她本人。本以为这个强悍的女人能在社会关注下找回一命,谁知最终竟不幸离世。哀哉!谨以文悼之!!
吴远碧终于可以安然地躺在医院病床上而不用去操心医药费了。此时的她,她的亲人,抑或更多的好心人,都可长舒一口气,把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
但即使这块石头放下了,心里还是堵的慌。因为若不是吴远碧的挥刀自剖引起了当地领导的重视,若不是在这种重视之下地方医疗机构进行了全力救治,作为一介农妇,自行用菜刀破腹的结局如何,恐怕不难预料。
说实话,我无法用任何词语来形容这位53岁綦江农妇的勇气。她是平凡而普通的,一如中国大多数任劳任怨、甘于为家庭奉献的母亲。这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随丈夫曹云辉“飘”到重庆的女人,二十年来,在没有背景,没有钱,更没有象土著居民一样拥有可依傍的社会福利保障的情况下,靠着与丈夫的艰苦努力,以做饮料厂搬运工,做棒棒、当保安,以及一点小生意挣来的钱,顽强生存了下来。虽然钱挣得不多,生活紧巴,但即使这样,他们也可通过节俭来过一种他们看来恰如其分的生活。在邻里眼中,吴远碧不爱求人、有些倔强,然而她的倔强何尝不是自力更生的一种尊严反映呢?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世界。因为只有劳动才能给人以生存的尊严感,这种朴素传统的生存之道虽眼下在某些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可吴运碧和丈夫就是靠着汗水,倔强的在陌生的城市扎下了根。
如能劳动不息,自然能刚板硬正的活人,可不能劳动了,又会怎样?按照吴远碧夫妇的逻辑,曾经强健的吴远碧从来都没有想到某一天会患病、会无法劳动。十年前吴远碧第一次腹水的时候,夫妻俩四处求医,并为此花光了积蓄,万般无奈之下才不得已上街求助——因为不靠这种磨损尊严的方法,在一人患病、一人照看的状况下,他们的家必然朝夕难保。好在那一次靠好心人的捐助躲过一劫。而正是有了这样一次经历,吴远碧才会在心疼钱、尊严感和“腹水一放就好了”之间找到联系。在他看来,医院治疗无非是“放腹水”,在没钱做手术的条件下,或许自己的一把菜刀也可以做到。当然,透过她惨烈的破腹,我还能真切的感受到她关爱家人,奉献家庭的一颗心。她的家庭至上,自身生命置后心理,让人倍感酸辛。
诚然,破腹的悲剧更多的有其吴远碧夫妇自身的因素。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夫妇俩不无例外的将生活全然押在了自身体力的单纯付出上,以至于一旦身体出现问题,无法劳动,生活便束手无策。固然吴运碧夫妇曾以“怕麻烦”而先后错过了办理新合疗和城乡医保手续的时机,但受指摘的不应是他们而是承担办理这两项福利保障任务的政府有关部门。无论是新合疗还是城乡医保,作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理应由政府有关部门以惠及大众的精神,主动为吴远碧这样的人办理这些手续,而不能等着被服务的公民自己上门来。甚或即使有公民“嫌麻烦”时,也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彻底将福利落到实处,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但愿破腹的惨剧不再发生,但愿社会福利能深入到每一个“飘”着的家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