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亿元水官”看“干爹”盛行根源

(2014-11-20 10:29:14)
标签:

文化

亿元水官

马超群

干爹

潘京

   

        马超群以一个区区科级干部(一说副处)坐拥上亿元现金,可谓贪腐蛀虫、食利饕餮,这样一个人,如果不是被人举报,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举报,恐怕家中再堆上几亿人民币,也没法查得出来,为啥?一来马总权大,掌握着生存的水龙头;二来腿粗,有“干爹”撑腰。虽然这个“干爹”至今云山雾罩、隐于媒体的字里行间,但其威慑力,不言自明。

        马氏“干爹”甫经报道,便遭到了民间一波又一波的口诛笔伐,似乎非要抓出这个京城高官,让他大曝于天下不可,可是,以往被抓的贪官,哪一个又没有“干爹”,又有多少被最终揪将出来、被法办了去?而时下,又有多少个贪官和贪官背后的干爹隐藏于冠冕堂黃之下、干着坏事,他们又岂能抓得尽?笔者以为,抓贪腐,必然要穷根揪底,拉起葫芦牵起瓢,但铲除“干爹”存在的土壤,倡导依法治国,才是关键。

          历史上,“干爹”文化由来已久,“干爹”心理根深蒂固。如唐朝权臣鱼朝恩,虽是宦官,却有干儿子无数,而究其发迹,竟也是从拜干爹、给人当干儿子做起来的;而明朝的魏忠贤,更是众多官吏的“干爹”,不仅膝下“干儿子”众多,甚至有人为了争宠,不惜给他当“干孙子”,继而有人“干孙子”当不上,还要给他这个在世的大活人建“生祠”供着。人们熟知的西门庆,要说真正在清河县城内呼风唤雨、一手遮天,究其发端也还是通过在京城的亲家攀上宰相蔡京、给其当了“干儿子”开始的,要不然,西门大官人即便再有钱,在权力场也是轻若鸿毛,不堪一击;因此,正是深谙官场之道、生存之法,他才给自己找了个权倾朝野的蔡京当“干爹”。有了这座靠山,官不能碰、民不敢惹,自然也就有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遂成当地一霸。等有钱有势之后,不光家里的仆人玳安要叫他爹,青楼里的李瓶儿、王六儿也要拜他做爹了,否则连妓女都做不长远、当不踏实。纵观青史,从上到下,从庙堂到江湖,在官本位盛行的封建时代,找“干爹”求“罩”是一大特征,而延续至今,滋生出马超群之流也就寻常不过了。

          近年来,“干爹”心理在很多圈子都有所显现,只是称谓名头不一样罢了,如娱乐圈女明星认导演做干爹,学术界“拜山头儿”,书画届“拜师”等等,都是“干爹”文化的滥觞。如果有人还闹不清楚“干爹”文化对我国官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参照石家庄的“我爸是李刚”和温州的“我爸是市长”等事件,探寻一下时下“拜干爹”者的动机何在、意欲何为。可以说,在拜爹一族的眼睛里只有官位,而没有法;只有权势,而没有制度。在国人看来,有人“罩”着,在朝好做官,在野好经商,官商在一起的,好勾结,出了事的,好解决,因此求“罩”遍地,“干爹”盛行。

       细想想,人生在世,不可能无惧,有惧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可拜“干爹”者惧的不是法,不是制度,而是惧的没有靠山、没保护伞。举一反三,也正因如此,也就可以解释为啥一些国人愿意花钱花时间来夤缘、来攀关系,来务虚,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做实事、做有创造力的事上了。梁启超把曾把“中国强”寄托于“少年强”,可封建余孽不除、依法治国难行,“干爹”永远会压制着“少年”,只有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人人在法制的天空下生存,“干爹”才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历史名词。(潘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