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街上已看不到一个俄罗斯人,但打着俄文招牌的商店、餐厅却随处可见。听到记者问俄罗斯人,捂着口罩疾行的路人摆摆手,大声说:闭关了,那还有老毛子来,等明年开春吧!
因为闭关,抚远县一半以上的宾馆歇业,大量对俄餐厅关门,而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鱼子酱店铺,更是门庭冷落。
连夏天里最火的中俄贸易市场——正阳大卖场,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也空无一人了。
在冷清甚至有些落寞的氛围中,一股渐趋升温的边贸热却在这座边陲小城里,悄悄蔓延。随着黑瞎子岛部分主权的回归,一幢幢对俄宾馆热情不减的装修,越来越多的贴在墙上、电线杆上的俄语培训班广告,都在向人们预示着这里潜伏着的巨大商机。
“两栖”的哥
“兹拉丝维基是你好,索不拉也雾特拉是早上好,达丝维达尼亚是再见。”张国君一边开着车,一边露出有点不好意思的笑容。
张国君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今年39岁。他之所以有些不好意思,是因为自己的俄语说的并不是太好。
张国君的老家在牡丹江市,前些年看到抚远口岸生意火,便和大姐来到这里贩服装。几年下来,凭着精明的头脑,生意越做越大,他不仅买了车,还买了房。不过,抚远是半年通关的口岸,一到闭关,就什么生意也没有了。于是,他就开起了出租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开出租又挣钱,还不闷得慌。”
在抚远,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有过做生意的经历。到了冬天,抚远动辄零下三十多度,一些外地生意人适应不了,就干脆回家了。还有一些本地和外地的,就开起了出租车。出租车起步价五块,几乎与内地很多中等城市相当。尤其近年来边贸生意渐火,以往从县城往返10公里外乌苏镇的要40元,现在就要100元。
“都是老毛子闹的。”张国君说,在这儿做生意得会说俄语,不会俄语,根本做不成生意。”张国君的大姐前些年在绥滨、同江等地做生意,他的俄语底子,一半是跟着大姐耳濡目染学的,一半来自短期的俄语速成班。
“俄语不难,但单词字母太多,记不住。”张国君会说基本的商务俄语,但却不会写。“比如,人民币叫爰尼,美元叫杜拉拉,卢布叫卢布里——就是记不住怎么写”他呵呵笑了,
李飞家住抚远的前进镇,这两年他也有些“两栖”的味道,夏天租摊位在正阳大卖场上卖小家电,冬天闭关了就开出租车。
“生意还不错,就是冬天不通关,捱的时候太长”李飞不太喜欢开出租,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也没办法。
“开始我也听不懂老毛子的话,乌哩哇啦的,可要不会说,生意不就亏老鼻子了?”学俄语,李飞深有感触,“做生意,逼得你都得学”。两年来,他上过三个月的俄语培训班,也拿着用汉字注音的俄语对话本练习过,现在,好歹可以跟俄罗斯人对话了。
作为黑龙江为数不多的只有半年通关的口岸,抚远的边贸经济却发展迅速,十多年来,在全省25个口岸中,它已排到了第5名。而之所以能有这么快的发展,无疑是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意人汇聚起来的。“通关的时候,他们来了,热热闹闹上大半年;闭关了,即使一些人走了,还有一些人会留下来,去充电、去狠补俄语。”抚远县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近两年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多,无形中,房价也就上去了。
6年前,抚远房价还不到千元,如今,抚远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已涨到了快两千元,很多南方的生意认为既然租房,还不如买房,在他们看来,未来抚远房价的攀升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
抚远吸引力
勿庸置疑,渐趋升温的边贸热正是在抚远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下一步步酝酿发酵的。
抚远县是黑龙江省最东边的一个县城。在它的东部和北部,分别有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过。而它面对的,是即将部分主权回归的黑瞎子岛。
奔腾咆哮的黑龙江和沉静秀美的乌苏里江,为抚远勾画出了长达275公里的边界线,边界线沿着两江的主航道中心线蜿蜒展开,将中俄两国划分成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抚远漫长的边界线上,9个乡镇中的有6个乡镇与俄罗斯隔江向望。而这些乡镇对应的俄罗斯地区,不仅人口稠密,经济也较发达。
此外,抚远还拥有黑龙江省唯一的水上入海通道,从抚远口岸东去,沿黑龙江可达俄罗斯的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共青城,随后继续东去便到了黑龙江入海口的河港与海港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而隔着黑瞎子岛,它还与俄罗斯东部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当地简称哈巴)遥遥相望。
哈巴与抚远水上距离64公里,直线距离仅35公里。相比之下,一百多公里外的同江市的口岸设在了哈鱼岛,其面向的,也是从哈巴来的俄罗斯商人。但面对同样的贸易对象,从同江市区到口岸要坐40分钟客车,抚远却是“零距离”。
“一到夏天,大街上尽是老毛子,他们有的是过来做生意,有的就是拖家带口专门过来玩的。”一家经营鱼子酱的老板告诉记者,老毛子很喜欢中国的渔产品,价廉物美,尤其喜欢当地特产——鲟湟鱼鱼子酱。
“这种东西咱们吃不惯,太腥。”在她的印象中,俄罗斯人对鱼子酱的钟爱几乎渗透到了骨子里。
鲟湟鱼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它不仅肉味鲜美,其鱼籽酱更是风味独特。作为鲟湟鱼的故乡,抚远在通关时期,鱼籽酱几乎供不应求。
当然,服装、家电对俄罗斯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8、9月间,俄罗斯人每天来到抚远的人数都在三百多人,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五百人左右。他们来到抚远,会先找宾馆住下,然后悠闲的去市场转悠,做生意的会仔细的挑选要进的货,来旅游的,则会潇洒一些,买两件衣服,然后到一家中餐馆大快朵颐。他们喜欢吃鱼,喜欢吃色香味俱佳的中国菜,但他们更喜欢酒。
中国的酒好喝,而且便宜,在通关的大半年里,当地人经常可以大街上看到他们喝的东倒西歪样子。因为很多酒带不回去,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俄罗斯人只好就地解决。
由于俄方规定每个俄国人回境不能带超过35公斤的物品,很多俄罗斯人为了能多带点儿东西回去,不得不想尽办法。比如买服装太多,没办法就把买的衣服一件件全穿在身上。据说在夏天,当地的中国人常常会看到有口岸上走动着的穿着好几身衣服,汗流浃背的俄罗斯人。
“黑瞎子岛回归后,岛上可能会设“互市贸易区”,而且也有可能由中俄双方共同设立‘保税区’、‘平价区’,那时,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抚远县个体经营者协会会长李境龙说,以往由于税高,一瓶3元钱的啤酒到了俄罗斯可能要30元到40元。而等到岛上设了互市贸易区后,双方经济交流会更活跃,价钱也会更合理。
大市场
目前,抚远的中俄贸易主要是在的“正阳大卖场”内进行的,据称,这里最火爆的时候,日交易额竟达到了九十多万元。
正阳大卖场距县政府不过二三百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市场内有精品厅498个,摊床216个,从业人数2500人,有全国52个城市的生意人在此经商,而俄罗斯每天来的人约在三百到六百之间——这对于一个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来说,可真正算是大市场了。
“俄罗斯人对商品很挑剔,又很直率,只要觉得好的,价钱倒在其次”李境龙说,相比于俄罗斯境内的商品,我国的商品价格偏低。很多俄罗斯人分不出真索尼与假索尼的区别,所以有些中国商人就钻空子,而工商部门去查处,中方商人也不太配合。实际上,这种一锤子买卖的做法,最终会把生意做绝。因为从目前来看,俄罗斯商人基本上是讲诚信的,一旦这次在你这儿上当受骗,下次就别想做他们的生意了。所以,不讲上商业诚信的商人,最终都不会做多久。
抚远县工商局市场管理科的曲波说,俄罗斯人喜欢买正阳大市场里精品厅的东西。他们懂汉语的不多,所以做生意往往记得住地方,记不住人。而精品厅的老板大多是南方生意人,做生意讲信誉,有的俄罗斯人来买一次,觉得好下次就直奔地方了。
“毕竟诚信是交易成功的最永恒的保证之一。”他不容置疑的说。
由于市场一年比一年火,市场竞争压力也在加大。比如温州的客商,看到市场上踏花被卖的快,就打电话给设在绥滨加工厂运货,很快,踏花被就会经富锦、同江运过来。但这中间如果还有同行跟货,货一多,反倒有压货压价的风险。
因此,后来市场里很多精品厅都要挂上一个门帘,上面写着“中国人免进”。对这种情况,市场管理部门最初也曾干预过,不过后来也就理解了。
经过多年的完善,成熟,如今的正阳大卖场已今非昔比。当年一米五的摊位,今天炒到7000元到8000元不等,而相比之下,摊位的长度却在悄悄变短,只有一米二左右了。
“2002年我到哈巴去考察市场,感觉老毛子的轻工业品非常落后,他们喜欢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而且消费力也强。”温州的商人章建成多年经营服装生意,最初只是倒来倒去,现在在同江已有自己的加工厂了,他说虽然在抚远加工上货更快,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地劳动力费用高。
当然,边贸生意的趋好还存在个别隐患。一直以来,当地正规银行由于手续繁琐,花费时间,卢布兑换业务比较萎缩。相比之下,通关时期很多商人更青睐那些个体的“私人银行”。这些“私人银行”每到通关期间出现,大量收卢布,闭关了,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
“你几十万卢布拿去,人家也能兑得开”胡兆晖每年春天都从山东威海来做小家电的生意。半年交易额大约二三百万元左右。但他拿到的卢布,很少经过正规银行兑换,而都是选择了这些小街小巷里流动的“私人银行”兑换。
据说,在通关高潮期,除了四五个“私人银行”,抚远当地还有几十个小兑换点。尽管它们倒卖卢布的内幕至今还不清楚,但无疑伤害了国家合法经营的外汇业务,不利于边贸经济长远的发展需要。
“今年通关,‘私人银行’兑换100卢布,为27.5元至29.7元人民币。价格要比正规银行低一点,但做生意就图快,所以一般都在哪儿换”胡兆晖说。
陕西的机会
在专家眼里,抚远的边贸商机是从黑龙江辐射全国的,而并非只属于小小的抚远县城。
从抚远县工商部门的统计看,近年来抚远做边贸生意的以黑龙江本省的居多,其次是辽宁、吉林、内蒙等周边省,但比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商人而言,他们人数虽多但魄力不大,商品环节也存在很多问题——可见,地域远近并非获取机遇的必要条件。
由于抚远口岸目前只通关半年。多年来,商人们夏天来,冬天走,象“候鸟”一样迁徙。时间问题,几乎成了影响抚远发挥口岸优势与潜力的重要症结。
这里的通关、闭关时间几乎与黑龙江、乌苏里江的明水期、封江期同步。每年4月17日到23日,两江开江,最迟5月8日到12日,抚远口岸就开关了;而在江水冰封前——也就是10月28日左右,抚远口岸就关闭了,随后便是长达6个多月的闭关期。
早在10年前的1998年,抚远也曾试过一次冬季开关。开关地点设在抚远乌苏镇。乌苏镇没有常住居民,也没有配套的生活设施。据县工商局副局长冯殿武回忆,当时在镇上简单搭了一个国门,用推土机在江面上推出一条通到乌苏里江对岸卡扎克维茨沃村的冰道。
冰道可以承受30吨的卡车。当时俄罗斯商人从我方购进蔬菜和轻工产品,而我方则运进钢材、木材,不过由于俄罗斯方面的限制,双方交易量并不大。
这次尝试以失败收场。由于天太冷,乌苏镇上连吃口热饭的条件都不具备,所以只开过了这一次,就再没开过。
如今,冬季不能通关的问题正在改变。而在改变的同时,影响抚远口岸发展的其他掣肘也即将被彻底搬开。
佳木斯、抚远当局已决定在距黑瞎子岛最近的,抚远县通江乡小河子村建深水码头。与2006年6月建的抚远码头相比,这个码头将可以停泊2000吨到5000吨左右的轮船。建成后,不仅轮船在丰水期轮船可直抵黑龙江出海口,甚至还可以到达日本、古巴。而那时,从抚远港到日本的新写港,要比大连近上三分之一的路程。
而前些年一直要修铁路的传闻近日也将变为现实。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修建从前进到抚远的铁路。以前,货运到前进,然后还要通过汽车转运抚远。随着这一情况在铁路修建后得以改观,未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发货,都可直达抚远。更令人惊喜的消息是,除了港口和铁路,在抚远修建机场的项目也已从呼声变成即将施行的计划——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抚远基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进一步趋好,不仅冬季通关不成问题,而且将会成为中俄地方经贸合作的一块热土。
“机遇面前,各个省都是可以加入进来的,虽然陕西属西北省份,但机会是均等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员宋魁说,俄罗斯的东部经济开发战略与我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都给抚远边贸活动带来契机,增强了活力,在这方面,陕西完全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体系上,发挥自身优势。
李境龙则认为,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有陕西人来抚远做生意(抚远有全国52个市的生意人,唯独没有陕西人),但并不能说对陕西没有机会。在对俄贸易中,工艺品很受俄罗斯人的喜爱,但国内的工艺品还不能达到较高要求。陕西有很特色的工艺品,如果加入到市场上来,一定会赢得俄罗斯人的欢迎。
“很多刚过来做生意的人不懂俄语,就在一些俄语学校找年轻人来做,等到闭关了,再利用冬天狠补俄语。”李境龙认为,学商务俄语并不难,只要用功就行。
通过对市场的多年观察和分析,他总结了对俄贸易的两个最关键的要素:一是货要对路。二是要有信誉。“俄罗斯人选择商品变化快,有时这一拨人喜欢休闲装,货一车一车走,下一拨儿可能就一件不买,因此‘货要好使,很是关键’;而信誉是缺乏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不讲信誉,最终就做不下去。"(潘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