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的明天
(2014-01-30 01:35:10)
标签:
城市垃圾城市化曲江池三兆公墓江村沟杂谈 |
城市垃圾的明天
据了解,随着西安城市化的大幅迈进,城区每天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在8到12万吨之间。2011年时,西安市一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达到了3200万到3500万吨;而与之相比,城市垃圾的另一组成部分——生活垃圾也从90年代的日均产生800到1000吨,增加到了如今的6500吨。如何消化和处理这些垃圾,解决因此产生的种种痼疾,成了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六七个足球场大的垃圾山
在村里的倾倒场倒建筑垃圾,一辆小型农用车一般收20元,大型货车,每车垃圾则要收50元到七八十元不等,这笔收益相当可观。
据调查,目前长安区有27家垃圾倾倒场,包括赤兰桥村在内,有19家都是未经审批的非法垃圾场。
“垃圾围城”时的记忆
这一情形,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杨炯也印象深刻,“南郊三爻、三兆的一些村里,垃圾山有四五十米高,远远的望过去,真跟‘垃圾围城’了一样”。
1993年起,随着西安市在灞桥江村沟选址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这一情形得到了改变。杨炯介绍,江村沟填埋场是由日本人选址的,目前不仅是市内最大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场,而其倾倒填埋能力,在国内也首屈一指。
在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本报记者看到,沟的东面已被垃圾填满,上面覆盖着黑色的薄膜,而南边则还在倾倒。大约近百位拾荒者,身背背篓,或手提塑料袋,围拢着一辆辆垃圾车,一见倾倒,没等烟尘落下,便踩着地上黏糊恶臭的液体,纷纷冲上去,手脚麻利的扒拉有用之物,尽管周围散发着令人窒息的臭味,尽管苍蝇如同噩梦般在他们身边飞舞,他们却恍然无觉,一旦装满身上的背篓,便会跑到一边,把捡来的塑料瓶、酒瓶、纸、电池等物进行分装,然后再背着空背篓去抢……
填埋依旧是较合理的方式
事实上,尽管分类垃圾箱已推广十多年,但对垃圾的分类并未实施到位,除了随手扔垃圾,家庭垃圾袋装化不仅没让垃圾箱起到分类的作用,反而给分拣造成了难度。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造成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于西安目前还没有具备完整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在垃圾运至填埋场之前,并没有有效的‘分拣’”。
为回收垃圾填埋场下面的沼气同时也为了减少臭味扩散,早在2003年,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就在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填满的地方,给垃圾表层覆盖上一层黄土,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一道HDEP黑色薄膜,并给黑膜上插入收集沼气的黑管。每天,这些黑管都能将大量沼气收集上来输送到附近的一座沼气发电厂,进行发电。
“每天可以收集10万立方的沼气,一年发电在5000万度左右,大约达到了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西安固体废弃物管理处业务科副科长史伟说。
而针对垃圾场生活垃圾经填埋后渗液较多的情况,一座新建在填埋场附近的垃圾渗沥液处理厂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据该厂中控室工作人员刘云鹏介绍,通过科学设计,眼下,处理厂已能大量回收填埋场下渗的、浓度较高的沥液,将其处理后,能达到可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日本国土面积小,主要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后将弃渣用来围海造田。虽环境污染小,但也不是没有污染。而且,相比填埋,焚烧的成本很大,如1吨生活垃圾如果用焚烧来处理,需花费100元以上,而用填埋的方式,则只需10元钱。”
杨炯指出,从对环境的影响看,焚烧的处理效果较好,而填埋虽是较简单的处理方式,但处理得当、填埋科学,却是成本最小,垃圾处理量最大的一种。
作为西安市最大的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地,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最初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然而从1994年至今,随着生活垃圾的增多,其容量压力也在日渐增大,史伟告诉本报记者,“尽管目前还能满足生活垃圾的倾倒、填埋,但也就再能使用十年的时间了”。
“早在几年前,市上就开始为建立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选址,初步选在了灞桥,但灞桥不愿意接受,所以新的选址工作还在进行。”史伟透露,预计今后几年市上将先建两座垃圾焚烧厂,未来将形成垃圾填埋、沤肥和焚烧4:4:3的比例,“尽可能将垃圾中的有机质转化为生物能,剩下一部分送焚烧厂进行焚烧。”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风生水起”
相比成分较为复杂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消纳和利用,似乎“提速”更快。
西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数据显示,西安市建筑垃圾近年来增长迅速,2007年建筑垃圾仅为2500万~3000万吨,到2008年时,每年已达2800万~3300万吨,在倾倒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在2009年已有的7处建筑垃圾消纳场的情况下,又划建了多处垃圾消纳场。据本报记者从该局得到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全市已建有11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尚有12处建筑垃圾场在规划当中。在已建好使用的消纳场中,仅100万方消纳能力的垃圾场就有8家,其中最大的消化能力达到了1000万方;而规划中的消纳场,超过1000万方有4处,其中最大的可容纳3500万方。
“目前西安日均建筑垃圾在8—12万方左右,年产生约3200—3500万吨左右,以全市现有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完全可消纳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存在消纳不了的问题。”
“眼下,全市有四千多辆渣土车,仅每晚10时以后的参与运营的渣土车,在2900—3000辆左右。”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建筑垃圾管理处处长王俊峰说,正规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是由市容、土地、规划等多部门联合勘察,经严格审批后建立的。而专门从事运输建筑垃圾的渣土车,不仅有渣土营运证和备案,管理部门还对渣土车运送建筑垃圾的时间、线路、速度有明确规定,
王俊峰表示此举并非鼓励乱倒建筑垃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已形成的非法建筑垃圾纳入正常管理。“所有垃圾场的沟壑被填满后,就停止倾倒,由区一级建设单位督促垃圾场管理单位进行进行复耕土回填,然而在复耕土上,再覆盖1米到1米五厚的黄土,作为绿化和可能地使用。”
据悉,去年全市已有一些垃圾消纳场完成了复耕或绿化。而相比垃圾场的“复生”,对建筑垃圾利用似乎早已“先行一步”。近年来,随着一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免烧砖企业的兴建,建筑垃圾已不再是“废物”。10月11日下午,在灞桥席王街道办一家利用建筑垃圾制砖企业本报记者看到,建筑垃圾经人工粉碎后,通过电磁吸走铁丝,磨辊析出水泥灰,最后彻底粉碎成粒、制作成砖,时间不过个把小时。据企业工作人员蔡兴财介绍,该厂自2007年建厂以来,最多一次接受建筑垃圾40车。目前,该厂日产量80000到90000块砖,各种型号的免烧砖均供不应求。
而这在王俊峰看来,依然属“小打小闹”。他告诉本报记者,今年6月西郊建成了一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厂,仅试运行期间日均处理40—50万吨建筑垃圾,排除阴雨天气的因素,将来会达到日均200万吨,“该厂属政府扶持项目,全地下生产,不污染环境,未来,还将建立4家大型的再生利用厂,如在沣东新城建设的一家再生利用厂,仅一条生产线就在2000万元左右,可处理800到1000吨的建筑垃圾。”
据了解,德国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进行建筑垃圾的实施再生利用,其回收利用率为86%;而近邻日本,早在2002年就开始实施《建筑材料循环法》,视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显然城市对于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能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