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碑之最”——岱庙碑刻(二二)

标签:
旅游文化 |
泰山脚下的岱庙因历史悠久,藏有好多历代名人所题的碑刻,林立而群,异制各异,内容丰富。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史书法博物馆,一通通石碑,就是一块块岁月之墙,就是一部部无价的史书。在时间的长河中,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着历史的绚丽光华。有时间慢慢去细品,确实回味无穷。因篇幅有限,前前后后分二十余次才记载下来,今天是最后一次,也是最精彩的一次,都是天下之名碑,历史悠久,其艺术造诣、文物价值非常之高,是泰山碑刻中之珍品。
“何人麟草书《望岳》”碑刻。位于岱庙碑廊,竖刻草书。“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末署“登海
观岱 古今大快事 惟宦途人每难兼到 余自乾隆辛丑莅蓬莱 登方壶 作仙吏 癸卯夏五 量移奉符 依青帝作香案吏 可云兼到矣 公余
偕啸台陈君 鸣九三弟攀滕蹑险 驾壑登云 披览历来题咏 名作甚夥 惟工部望岳碑刻无存 自愧非才 未敢捉笔 爰录其句 命工镌 以补其阙云
时乾隆甲辰仲夏月书 蜀州何人麟 工匠孙衍瑞 孙相同镌”。《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末署内容的大概意思是:看海景、登岱岳,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愉快的事。但人人因生计所致难以两全,公元1781年到蓬莱任训导,有空登方壶看蓬莱仙境。1783年调任泰安知县,所以有机会与同僚、好友数次登泰山。阅尽历代以来的题咏刻石,其中好多是名人之作,唯独没看到唐代杜甫的《望岳》。自己才疏学浅,不敢赋诗,于是录杜甫之诗,请工匠刻镌,补上这一遗漏。时间为乾隆四十九年,即公元1784年农历五月。题刻人,何人麟,四川绵阳人,清代乾隆年间曾任蓬莱训导、泰安知县。据说他的草书非常不错,字迹流畅奔放如云烟飞动,颇具怀素之风,因而此碑刻堪称泰山刻字作品中的书法上品。
“《垫桥会记》”碑刻。位于岱庙碑廊,竖刻篆书。“垫桥会记
南北一通衢 三流潆回区
尾龙鸣雨毕 天根见水郁
徒杠年年立 舆梁岁岁输
功德眸两大 遐迩闻巨述”。首刻“筑桥碑记”,末署“万历己未年岱下生
书”。此碑刻原在肥城安驾庄肖店村东岳圣母殿壁上,八十年代移至岱庙保存。题刻人萧启,山东肥城人,他采用碑刻中极少出现的九叠篆,书写了《垫桥会记》这首五字叙事诗,赞述了安驾庄桥在明朝山东交通道路中的重要意义。采用明代制印的方形叠篆文体,辨认起来饶有风趣,是泰山碑谒中独具一格之碑。
“升元观敕牒”碑刻。位于岱庙碑廊,竖刻楷书。“尚书省牒 泰宁军奉符县升元观 牒奉 敕宜赐升元观为额牒至准 敕 故牒 政和八年六月十四日
牒 起复太中大夫 守左丞王黼
特进少保 起复少保太宰
太师鲁国公 不押”。碑首篆刻“升元观敕”。此碑原立于岱宗坊北的升元观院内,上世纪八十年代称于岱庙碑廊。升元观起初为建封院,宋政和八年赐额升元,此碑刻就是当时赐额升元的敕牒碑。牒中所提的起复太中大夫、守左丞王黼,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的大臣、宰相;特进少保为余深,福建罗源人,宋朝大臣,官至太宰;起复少保太宰为郑居中,河南开封人,宋朝大臣,官至太宰;太师鲁国公为蔡京,福建莆田人,北宋权相、书法家。
“岱岳观造像记”碑刻。位于岱庙碑廊,竖刻楷书。唐显庆六年,即公元661年由道士郭行真立于王母池西岱岳观老君堂殿前,上世纪八十年代移立于岱庙碑廊。上面刻有唐高宗以来六帝一后在泰山建醮造像的记事,共刻文30首,其中唐代六帝一后计26首(武后在位期间6首),宋代题名刻辞4首,这些铭文刻于碑身四周,多为作功德用的清词醮章,文学性和书法艺术性都不是特强,但作为史料还是比较难得。此碑形制特殊,造型别致。其碑身是由两块相同的长条形的方石合并而成,上下共镶嵌于同一碑座与碑首间,故名“双束碑”。又因其为双石并立,形似鸳鸯并栖,所以又称其为“鸳鸯碑”。双碑并束,既是皇帝和皇后充满柔情蜜意、永不分离的爱情象征;也寓意皇帝皇后并驾齐驱,同顶一片天、同踩一块地,有帝、后共治天下之暗示。立碑不到二十年,武则天果然登基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块不大的碑刻竟然将夫妻的恋情、历史的奥秘、政治的企图、宗教的神秘天衣无缝地揉合在一起,所以称得上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佳品。这种碑形格式在国内极为罕见,是泰山本地仅存的一处唐碑,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李斯篆碑”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篆书。此碑又称“秦泰山刻石”碑,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据史载碑上刻有144字,宣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十年后秦二世胡亥东巡时,命丞相李斯书诏书刻于碑阴云:“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共79个字,表彰始皇帝的成功盛德。可惜的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中,前一次的144字早已一字不存,李斯所书的79字也仅剩十个字,其中“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此碑刻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所以被世人誉为“天下名碑之最”,堪称稀世珍宝。题刻人李斯的小篆,历来评价极高,其书体也一直被历代学者视为珍宝。此碑刻早已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予以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