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祭秦始皇的庙——三官庙(国保档案/山东篇)

标签:
旅游文化 |
沿泰山盘道一路而上,从万仙楼进,经斗母宫,过高老桥,前面依山倚崖建有一栋古建筑,正对高老桥的红墙上书有“三官庙”三大金字,非常醒目,而更吸人眼球的是从围墙里钻出来的一棵柏树更是壮观,仿佛迎宾生一样伸出手来跟来往游客打着招呼。
明代时这里是祭祀秦始皇的人祖庙,因当时秦人的祖先多数是生活在黄河下游泰山一带的黄帝后代东夷部族。当年秦始皇东封泰山的众多原因中,与他崇拜远祖神山有很大的关系。后来秦二世将秦始皇奉为人祖神,并在泰山修了座人祖庙,用来祭祀秦始皇。
到清代,这座建筑改成了供奉“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庙”,三官起源于原始宗教中人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相传唐尧为天官大帝,以示天文之理;虞舜乃地官大帝,以制地理之宜;夏禹这水官大帝,以示水利之治。道教把三官奉为主宰人间福祸的大神,即天官赐福大帝,地官赦罪大帝,水官解厄大帝。
沿着高高的台阶来到三官庙的山门,在红墙灰瓦的衬托下,让人有种渐入仙境的感觉。门前有对联“内修一脉精气神养生涤心悟道;外敬三官天地水祈福赎罪消灾。”告诉大家来这里朝拜的是天、地、水三官,其目的是祈福赎罪消灾,通过涤心悟道,定会修出一脉与众不同的精气神。
三官庙为方形院落,虽面积不算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前厅钟鼓楼、西配殿、大殿等,环境幽静,气氛肃穆。前厅两侧供奉着降魔伏妖、驱邪捉鬼的雷祖、真武,两神栩栩如生,颇具庄严神勇之气概。正殿即“三官殿”,殿前有联“问人间祸福须谒道官天地水;登仙界极乐必经天门壹贰叁。”殿内供奉上元一品赐福大帝天官、中元二品赦罪大帝地官、下元三品解厄大帝水官。天官身着黄龙袍,头戴金龙冠,手持朝天笏,人们遇到困难在他面前忏悔发愿,就可赐福;求地官便可赦免一切罪行;求水官便会解除厄运和灾难。华夏上古就有祭天、祭地、祭水的礼仪,只不过那时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平民百姓只能祭自己的祖先。后来道教将天地水三官奉为神灵,百姓也可以随时祭拜,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除了三官殿,还有供奉文昌星的“文昌殿”,殿前楹联“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位居大小官员晋升根源。”从这对联看来,文昌星有点像如今的组织部门,主管人事升迁,难怪有那么多的香客趋之若骛。还有供奉财神爷的“财神殿”,殿前有联云“龙行风雨人行运;家降祥瑞天降财。”文昌殿、财神殿在中华大地上,许多庙宇都存在,因为众香客中求金榜题名,求财源发达的大有人在。
三官庙特别的地方是,财神殿前有一株古柏,传说是秦二世胡亥建人祖庙时亲手所植。在两千多年来,汲取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粗壮而略显低矮的主干上,生长出五条巨大的分枝,一眼望去仿佛是一只巨手的五个指头。有人说它是秦始皇的化身,说秦始皇功德盖世,一手遮天,使子孙世代相传,称其为“五指树”。但在泰山民间,都称其为“千年财神树”,因它是生长在财神殿前。也有人称其为“五指招财树”,说这五个树枝分别代表人间的五种福气,即福、禄、寿、喜、财。在祭拜财神爷后,摸摸此树,意味着抓福抓财抓平安。
这株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柏屹立在院落里,繁茂翠绿的树叶掩映着整座庙宇,宛如一个高大魁梧的武士,守护着三官庙,守护着泰山。参观完三官庙从院东有侧门通向登山盘道,侧门上有一副对联“入门已非池中辈;出关即成方外人。”《三国志》曰“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联意是进门祭拜了天、地、水三官后,出来就不再是那无所作为的庸人之辈了,就会超脱原有的禁锢,成为不拘世俗不涉尘世之人。不拘世俗可以做到,不涉尘世千万不行,看来俺还是选择做一个无所作为的庸人吧。
“进一步圆昨日旧梦;舍三分望明朝新途。”比较起来俺还是喜欢三官庙的这一副对联,积极进取可以将自己往日的抱负来实现,学会放下超脱一些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做一个进亦可、退亦可,进退自如的人不亦悦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