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东来第一峰”——岱庙碑刻(十三)

标签:
旅游文化 |
泰山脚下的岱庙因历史悠久,藏有好多历代名人所题的碑刻,林立而群,异制各异,内容丰富。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史书法博物馆,细品回味无穷。
“《邱陵歌》”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登彼邱陵
峛崺其阪 仁道在尔 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 自婴屯蹇 喟然回虑 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 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 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 患兹蔓延 性以永叹
涕霣潺湲”。末署“孔子邱陵歌
“杜少陵望岳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末署“杜少陵望岳诗
沙孟海年八十”。这首诗是家喻户晓的唐代著名诗人杜少陵(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题刻人沙孟海,浙江宁波人,现代书法家、篆刻家。他一生亲历民国以来现代书法的发展,前期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草书,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浑厚,雄浑遒劲,卓然成家,被誉为“书坛泰斗”。此题刻是公元1980年他80岁高龄时所书,气势宏大,点画精到,极富现代感。
“乾隆辛卯诗”碑刻。位于岱庙碑廊,竖刻行书。“无翼飞来自何处 凌空欲坠倚崚嶒
“《莱芜大捷》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莱芜淄博战血红 我军又猎齐鲁东 百千万众捉狼虎 七十二崮志伟功 泰山雪霁照旌旗
渤海波翻唱大风 堪笑豪帅面缚日 叩头请罪骂蒋凶”。末署“豪帅指李仙洲辈
仲弘记”。这首诗是陈毅元帅在公元1947年为祝贺莱芜战役胜利而作的《莱芜大捷》。这首诗以富于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概括了莱芜战役的始末,运用对比、衬托、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气势豪放,感情磅礴,令人回味无穷。
“邓颖超题词”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末署“邓颖超 一九八四年六月十日
时年八旬”。题刻人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广西南宁出生,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著名社会活动家,周恩来总理之夫人。是二十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年迈八旬登泰山而题字,体现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乾隆庚戌诗”碑刻。位于岱庙碑廊,竖刻行书。“春云为喜夏为惧
可识人殊无定情 喜惧之中吾老矣 不曾一许颂其卿”。末署“庚戌季春月上澣
御题”。这首诗是清代皇帝乾隆在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农历三月上旬登泰山时所作的《白云洞》。白云洞位于天街附近,又名云窝,因地处悬崖,下有绝涧,危岩多窍,白云缭绕而有名。年近八旬的乾隆最后一次登泰山感到力不从心,思绪万千。诗的大概意思是:有人喜欢春天,有人惧怕夏天,可见人心不一致。人生就是在喜惧之中度过的,为什么就不能与大家一起喜欢呢。
“于慎行《登岱》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忽出尘寰赋壮游
试从九点辨神州 浮云直上千峰色 落日长悬万里秋 紫塞东临沧海断 黄河北绕大荒流 秦封汉禅成丘土
留与人间不尽愁”。末署“公达”。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诗人于慎行的《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三》。于慎行山东东阿人,20多岁就充当皇帝的日讲官,后历任礼部尚书。晚年隐归故乡,与友人朱可大等纵游山水,所作泰山诗文居多。题刻人言公达,江苏常熟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
“冯其庸题诗一首”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黄海东来第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