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2018-11-02 21:03:22)
标签:

文化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是长沙市湘江里一条狭长的沙洲,东西窄,南北长,两头尖,形状酷似一条航空母舰。据资料介绍,橘子洲至少形成于万年以前,由于位于湘江之中,以前交通不便时,洲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建筑物,人们只是乘船来这里赏赏风景。到清朝洲上开始渐渐有些建筑,譬如拱极楼、水陆寺、裴公亭等,后来经风雨沧桑所剩无几,尤其是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洲头、洲尾大战了两场,所剩的旧建筑基本上毁于战火。

到二十世纪初,水路运输发达,橘子洲四面环水,成了进出长沙的必经之地。清政府在洲上设立了长沙海关,接着一些外国领事馆、洋行也跟随进驻洲上。后来,一些洋人们和权贵们也把他们的别墅建到了洲上,因为这里没有城里的喧嚣,宛若世外桃源。

但世事总是反复无常,也就是人们说的风水轮流转。随着汽车、火车等陆上交通工具的崛起,风盛一时的航运在历史舞台上由原来的主角慢慢成了配角。因而,橘子洲也开始走向了没落。到解放前夕,海关搬上岸了,领事馆和洋行随着帝国主义这“纸老虎”滚到老家去了,那些豪华别墅的主人们也因时局原因各奔东西啦。俗话说:树倒猢狲散。现在猢狲全散啦,仅留下那些猢狲们住居、生活的几棵大树在洲上。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新政府为了开发橘子洲,当时的湖南省航运局为了丰富常年累月行走于江湖之中的船员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于1954年在橘子洲上兴建了一座具有典型苏式折衷主义风格的公共楼房建筑,作为湖南航运工人集体活动场所,原名水上工人俱乐部,而那些船民则习惯称它为“船民文化宫”。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湘江橘子洲大桥时,这里是“橘子洲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在还在为橘子洲建设服务着,是“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橘子洲园林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地。

该建筑坐西朝东,呈曲尺形不对称布局,面积比较大,二层砖混结构,曲尺形略长一边为坡屋顶,略短一边为平顶。红砖清水外墙,有用麻石子装饰的图案,大门门厅立有三根石方柱,仿传统木结构石质前廊。室内楼梯扶手嵌当时典型的装饰图案双环和红五角星。

长沙第一座横跨湘江的橘子洲大桥,从橘子洲头顶飞越而过。从桥的中部南北有引桥可下橘子洲,站在橘子洲南侧引桥上,可看到一栋规模颇大、中西合壁风格的红房子,那就是长沙市人民政府201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水上工人俱乐部”旧址,是建国初期建造的仿苏式风格的公共楼房类的建筑精品,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水上工人俱乐部”旧址与洲上遗留下来不多的旧建筑,如今经过修缮后,成为橘子洲上的游览景点,迎来了橘子洲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橘子洲上的船民文化宫——水上工人俱乐部(长沙市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