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
(2018-05-16 17:02:23)分类: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学设计 |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历程,能自己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过程与方法:由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历程,利用已有知识小组合作构建DNA的双螺旋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DNA双螺旋的构建历程。
教学难点: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
设计意图 |
问题导入,创设情境 |
学生思考 |
问题导入:DNA为什么能够行使这样的功能呢?引出DNA分子的结构。 |
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指导学生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并提出问题 |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 |
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探索。思考: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 |
通过对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学习,体味科学技术研究的艰辛。 |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小组合作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整合掌握的信息,尝试利用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构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
教师巡视指导,策划学生活动
|
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模型建构的科学研究,培养生物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成果展示
|
以教师提供的问题为提纲,小组讨论,总结DNA分子结构的特点 |
通过手中直观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引导、发现、归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
课堂反馈 |
学生思考讨论 |
出示相关的习题 |
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反馈
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B、
C、
D、
七、拓展延伸
如何以本节课构建的模型为基础,形成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DNA又是如何控制生物形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