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色课程“科学教育”的建设与实施工作报告
(2020-09-20 14:27:33)幼儿园特色课程“科学教育”的建设与实施工作报告
宝塔区第十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进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并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其课程内容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基本经验有“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环境的人、事、物,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的兴趣”等描述,这些都是新课程背景下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新要求。显然,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1.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正式列入幼儿园教育领域,幼儿科学教育开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及创新意识培养中担负起重要的职责。科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旨在鼓励幼儿在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
2.《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1.园本特色
指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再园本活动开发过程中来源于幼儿生活并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本课题提出的园本课程内容就是指本园所属地区特有的资源。例如:延安科技馆、社区资源等。
2.声光电磁力
声、光、电、磁、力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能源,园本特色教育中“声光电磁力”指围绕我园科技墙面的声光电磁力的原理,延伸到幼儿生活中,可供幼儿观察、操作等科学探究的现象和能源。
3.开展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特色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在调查、挖掘、筛选本地的科技特色、家长、社区等资源并形成园本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各年龄幼儿的特点,资源特点及各类科学探究活动组织特点,充分整合与利用有利资源,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形式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如集体教学活动,科学区域游戏及其他科学探究活动,探究各类科学活动中教师在资源选择、方案设计、实施活动中介入指导、观察记录、评价交流等相关具体策略。
三、课题目的
1.科学教育课题的研究,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的态度,激发对科学制作的兴趣。
2.通过搜集自然界的声光电力以及种子的文化,让幼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认知更为深刻。
3.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感受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条件,激发幼儿对身边科技产品的自主探究性,提高幼儿自主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研究对象
全体幼儿园幼儿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以搜集、鉴别、整理文献等,通过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园本资源挖掘和有效利用。学习组织科学集体教育活动和实施的具体方式方法。
2.调查法:跟踪调查班级幼儿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在墙面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及表现情况,为研究的内容提供参考。
3.观察记录法。了解每个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流经验行为和不同的学习特点,发现每个幼儿的潜能和需要,找出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实施适合的教育方法。从而发现和实施可行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实践法:将研究制定的方案一步步贯彻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检测矫正教育策略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积累经验。
5.经验总结法:把教育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不足之处和可行之处,在教学中发挥最优效用。
六、研究内容
1.园本课程调查及筛选的研究
2.围绕“声光电磁力”开展特色科学教学活动的研究
围绕“声光电磁力”的原理,挖掘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内容,生成各年段特色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3.科学区域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基于园本资源特点,围绕“种子文化”的概念,设计不同年段区域游戏的活动内容,探寻材料利用、环境设置、隐性指导、观察记录的策暗。
4.其他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探讨其他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及策略,如家长参与指导幼儿自主的科学类活动、走进社区(延安科技馆、博物馆等)
七、研究过程
1.进行理论学习,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更新观念,打好理论基础,对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幼儿的科学素养现状,使得课题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性,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自己的科学认知能力。
2, 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师资专业水平
以“声光电磁力”为主线索,设计幼儿园各年龄段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丰富的科学区域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环节进行科学教育有效师幼互动的案例研究,班级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互相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对科学教育的探究欲望。
(1)以“声光电磁力”为主线索,设计幼儿园各年龄段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丰富的科学区域活动。
(2)在幼儿一日活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环节进行科学教育有效师幼互动的案例研究。
(3)面对疫情,幼儿出不了们,我园组织教师进行线上趣味活动推送,真正的实现了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园的全面健康发展。
(4)进行每月一做的科学小游戏,幼儿通过真正的动手体验、操作、发现等,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把优秀的教学设计及活动方案进行共享,让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的浓浓氛围,采取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在活动中讨论什么才是有效的指导策略,有趣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真正的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
3.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积极参加省市区的培训活动,郝凤艳园长在2019年10月北京跟岗学习40余天,刘健、呼延润老师等一线教师多次外出参加区级组织的教师专业培训,全体课题组参加幼教专家组织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和总结不足的过程,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更加全面的考虑问题,对课题研究进展有很大的帮助。
八、具体措施
1.加强小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理论水平。
2.认真组织上课题研究课,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定期做阶段性总结、反思。
4.积极撰写课题成果论文,并加以推广。
5.精心备课,注重听课及评课:
九、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理论学习进行铺垫,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课题组撰写了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保障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2)论文:袁莉老师撰写的论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其他成员也在积极撰写论文。
2.实践成果
秉着“动中启智 静中启思”的教育理念,秉承“在实践中体验 在探索中成长”的办园目标,我园坚持以科学教育为园本特色,打造的环境以“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互动性”为特色,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一楼的教育环境以科技为主,让孩子体验自然界的声、光、电、磁、力、齿轮及动植物生长轨迹的科学互动墙面。二楼的教育环境是以益智拼插类为主的多功能互动墙面,并渗入动物、植物、昆虫类的科学知识。三楼的教育环境是以幼小衔接为主的“会说话的中国地图”、中国汉字的拼插墙面、拼音数字游戏的磁力墙面,同时打造出水族馆,以及以“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为主的互动墙面,孩子们每天在墙面上拼搭出不同的动物、房子等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观察,让幼儿在感知事物与富有动态环境的互动中,提升创造力、丰富想象力,体验实践操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1)老师们每月制定一个科学小游或小实验,让孩子爱从小形成善于发现。勤于动手实践的良好学习品质,我园每月末也会对各班级的科学小游戏进行考核,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2)问卷调查真正的了解了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中的困惑和囧迫,使我们了解到了课题研究真正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找到了方向,也为教师答疑解惑。
(3)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活动,例如:每周的科学墙面游戏、科学益智类玩教具大赛,真正的将研究落到了实践活动中,幼儿得到发展。
(4)我园10月份组织了大班幼儿参观了延安市科技馆。体验了科技带来的魅力,收集了大量的活动资料,整理、总结、归纳,及时调整方案。
(5)室外环境主要打造
(6)后期我们将从科学教育为出发点,继续打造我园的园本课程,引进“慧”玩数学,时刻关注儿童的学习特点,尽可能选择充满童趣的材料、创造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数学贴近儿童的实际。将数学学习融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儿童的活动经历为过程,通过启发、点拨引发儿童自主体验感悟,从而联结起数学学习与儿童发展之间的绿色通道。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合作,获取了数学知识,还在过程中激发了好奇心,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并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反思,从而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游戏性的环境中也爱上数学,走进数学。
(7)幼儿方面:经过课题研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从儿童时代就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喜欢接触科学、学习科学。
(8)教师方面:在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明白了自己是幼儿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了以往的过多干涉手段,其次教师的观察能力和活动总结反思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培训力度也增大,创造了一个教师展示自我业务的平台,撰写出了高水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构建出我园的科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实践措施。
(9)家长方面:其一更新了家长的观念,激起了家长想要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其二真正发挥了家长在孩子童年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家长、幼儿园、社区的“三位一体”有机联系;其三利用各类特色活动,走进科技馆、亲子科学益智玩教具大赛等等,让家长真正走进幼儿园的教育,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完成各类活动,从实处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标。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理论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一年来,所有成员都能用心参与课题研究,认真学习先进的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有成员收获颇大。
十、研究反思
本次课题研究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本课题的范围较广,涉及的领域面较广,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提升,提高研究的理论高度,这样有助于课题在更高层面展开研究。
2.由于新建园,人员紧缺,教科研还在探索阶段,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老师们要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课题组人员查阅大量资料,并实地进行对教师和幼儿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完成课题。
3.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特色教育。
4.教师忙于教学及参与各项活动,不能静心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研究,最终各项工作达到预期成果不是很理想。
总之,学无止境,研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园本特色,继续加强教师的科学教育教学能力,有机地与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真正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激发幼儿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幼意义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玩转科学》是2014年10月北京联合出版社的图书,作者方怡,该书中主要讲述了游戏中的科学与知识,让我们开启妙趣横生的科学游戏,异彩纷呈的科学之旅。
[2]《游戏中的科学》是2015年7月北京联合出版社的图书,作者候海峰,本书体例科学简明,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书籍。
[3]《疯狂科学》是由[澳]雅克布·施特里克林著/姚军 译,本书来自澳大利亚知名科学教师的新奇创想,科学真有趣,动手海翻天。
[4]《基于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论文参考资料,探索并论证了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的必要性。
[5]趣味科学小游戏材料投放的实践探索的研究和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