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2023年10月22日发《重阳吐菊黄》

重阳吐菊黄
文/靳小倡
文章链接:http://hnrb.hinews.cn/html/2023-10/22/content_58471_16642638.htm
“前月登高去,犹嫌菊未黄,秋风不相负,特地再重阳。”这是南诗人严粲的 诗。诗中道出了他在重阳节时登高赏菊,大饱眼福时的快乐心情。
重阳前后的九月,百草变黄枯萎,纷纷开始进入衰败凋谢的时期。然而就在这万花枯黄的时期 ,唯独菊花大放异彩,争奇斗艳,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更为“重九”佳节登山赏菊增添了雅趣。由于菊花在秋季傲霜吐艳,故它历来就和 梅花一 样,特别受到骚人墨客的赏识,或诗赋吟咏,或丹青写形。如唐代诗人 元镇的《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之所以偏爱菊,是因“此花开尽更无花”可欣赏了。 唐代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对菊花的描写更是独树一帜。他在五岁时,就 写出了“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的绝句。
黄巢的两首《 题菊花》诗,更是脍灸人口,成为吟菊诗里最具特色的佳作: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的反抗封建统治,决心推翻腐败王朝,扭转乾坤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该诗不仅不同凡响,更赋以菊花以胜利的象征,这就比之其他人吟菊更高一筹。
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卵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农历九月为菊花盛开的季节,故我国又把九月称为“菊月”。
唐代以前,我国的菊花均为黄色。自唐以后,开始栽培出白色的菊花。菊花容易发生变异,且变异之后,又能稳定地保存下来。于是,花工们充分利用菊花的这一特点进行精心选择,并通过有性杂交和无性嫁接等技术手段,使菊花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紫菊就是通过白菊变异而来,红菊由紫菊变异而来。
宋代刘蒙《菊谱》一书说:“白菊生平泽,花紫者白之变,红者紫之变也。”据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一书统计,北宋时有菊花品种26个。南宋时期,史铸《百菊集谱》一书说,有163个品种。在这些品种中,“莲蕊檀心”、“金盏银台”等名贵品种,被人们视为珍品。到了明代,高滚《菊花谱》收录到了185个品种 ,王象晋《群芳谱》收录了二百七十余种。发展至今天,菊花的品种之多,为所有花木之冠,共计有1200多个品种。
菊花花期长,不仅是一种很雅的观赏花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常以黄菊和白菊入药,性微寒、味微苦,有散风清热(黄菊),平肝明目(白菊)等功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等症。
菊花产于我国,现今世界各地所栽培的菊花,其祖先都直接或间接地源自中国。大约四世纪时,我国的菊花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十七世纪时传入了荷兰,十八世纪传入美国,十九世纪传入美洲。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先辈们驯化的菊花,已开遍五大洲。(106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