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佳句摘抄

标签: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佳句摘抄 |
分类: 读书 |
当代艺术在本质上和之前出现的所有艺术一样,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不变的。真正伟大的艺术,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时间考验。它们是否在材料、形式和概念上展现出了艺术家的独特思考?它们是否给所处的时代提出了有趣的问题?它们是否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或反思?这些问题,才是考验一件艺术作品的关键,而不单是它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的知名度和作品的拍卖价格。P01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自序:孤独天才的神话早已破灭》
任何你在美术馆里看到的艺术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它要么是表达了一个全新的思想,要么是把某个思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P00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语言,学习当代艺术的敲门砖:听懂你内心里的回音》
20世纪初的美利坚,这个新兴的大帝国正需要一批天才的头脑去摆脱自身“文化沙漠”的恶名,而来自欧洲的学者和艺术家就像是天降甘露。因此,在二战结束后,随着工业巨头的扶植和美国评论家的不断造势,一座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艺术馆在美国建立,越来越多的移民艺术家和本土艺术家创造了极具创意和深度的作品。纽约在二战后不仅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更将这种资本的力量转化为文化的影响力。美国就在这个时候,依靠巨大的资本支持和强大的媒体宣传,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地位。于是,几十年间,纽约一步步取代了巴黎,在20世纪50年代,成了世界艺术的中心。P03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当纽约成为世界艺术之都:战后的世界,资本的力量,抽象与日常的搏斗》
在今天,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值得被观看,不应该再采用“美不美、真不真、精不精”这样的标准,而是应该去研究这个创作它是否采用了新的手段、描述出了新的景观,或是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P06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后流派”的当代艺术:
致敬与推翻,正在进行时》
从马奈到塞尚,再到调皮的杜尚,现代艺术家开始用绘画描述双眼所及的世界、主观的心中之物,甚至是描绘一种理论中的、只存在于假想中的状况。在这种状况里,事物不再处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和时间里,而是能被分解成多个维度,分别在自己的时空里运动,创造着自己的轨迹,如同多个平行宇宙一样,交错生长。这种自由后来发展出了更加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波洛克的滴画,根本看不出艺术家在描画什么,但那些错综复杂的点、线、色块,如同宇宙里的星海茫茫,充满生机。画面再也不是一个由长宽高定义下的空白盒子,而是一个多维度、有弹性,充满可能的世界。在这种没有一个固定方向和阅读顺序的画面中,画中的每一个小块都充满着自己的故事,有无数精彩的细节,带着创作的痕迹感,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想象力。当代艺术的美好就在这里,以绘画为语言的艺术家把二维画面里的固定世界打开,如同展开一张被折叠过的白纸,形成了多层时空的舞台,让过去的痕迹和眼下的解读可以一同在这无尽的画面中尽情舞蹈。P110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空间意识:挣脱空间维度的概念束缚》
艺术家都是对生命格外敏感的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鼓励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最终,一幅绘画,—件雕塑,一张照片,一次打卡,或是一只融化的钟表,都真真切切地保存下了艺术家对于时间的体验,也将艺术家自己的个人存在记录在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中。P12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时间印记:如何在艺术作品中展现时间》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艺术的解读和观看都是被动的。诸如油画,画家可以选择让它们成为私人的回忆,永不见天日,那些被拿出来展览的作品,也是安静地待在雪白的墙壁上不动声色。观众来到它的跟前,只能小心翼翼地观察,赋予想象,不能与之触碰,更别想和它直接对话。这种被动的审美体验,已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艺术正在打破这种被动的审美体验:一种交互的、对话式的观看方式正在出现。如果说,传统的艺术作品是静态的,那么新媒体艺术就是动态的;如果说,传统的艺术表达是单向的,那么新媒体艺术的沟通则是双向的。在这种全新的观看方式里,时间成了艺术的关键词。理解作品需要观众投入时间,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这段时光里感受到的光线、声音、空间、事件,都会对P140如何理解这件作品产生影响。对我们来说,最好的观看莫过于一次发人深省的游戏,理想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一次四维的、双向的、全身心的体验。P141
其实,无论我们处在哪个时代,采用何种媒介,“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永远都不可取代。作为艺术的观众而言,人们牺牲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去到美术馆,去探索新媒体艺术家编织的那个虚拟时空。艺术不论使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其实最关键的还P152是要回归到人生活的本身,去启发人类的真实情感,反思社会的现实问题,这些才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地炫耀科技的视觉表现力。P153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新媒体:一种全面感知艺术的当代体验》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