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佳句摘抄

(2022-03-24 07:19:25)
标签:

[中国]

苏也

《不是天才》

佳句摘抄

分类: 读书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佳句摘抄

当代艺术在本质上和之前出现的所有艺术一样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不变的。真正伟大的艺术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时间考验。它们是否在材料、形式和概念上展现出了艺术家的独特思考它们是否给所处的时代提出了有的问题它们是否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或反思这些问题才是考验一件艺术作品的关键而不单是它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的知名度和作品的拍卖价格。P01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自序孤独天才的神话早已破灭

任何你在美术馆里看到的艺术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它要么是表达了一个全新的思想要么是把某个思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P00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语言学习当代艺术的敲门砖听懂你内心里的回音

20世纪初的美利坚这个新兴的大帝国正需要一批天才的头脑去摆脱自身“文化沙漠”的恶名而来自欧洲的学者和艺术家就像是天降甘露。因此在二战结束后随着工业巨头的扶植和美国评论家的不断造势一座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艺术馆在美国建立越来越多的移民艺术家和本土艺术家创造了极具创意和深度的作品。纽约在二战后不仅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更将这种资本的力量转化为文化的影响力。美国就在这个时候依靠巨大的资本支持和强大的媒体宣传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地位。于是几十年间纽约一步步取代了巴黎20世纪50年代成了世界艺术的中心。P03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当纽约成为世界艺术之都:战后的世界,资本的力量,抽象与日常的搏斗

在今天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值得被观看不应该再采用“美不美、真不真、精不精”这样的标准而是应该去研究这个创作它是否采用了新的手段、描述出了新的景观或是向观众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P06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后流派”的当代艺术:

致敬与推翻,正在进行时

从马奈到塞尚,再到调皮的杜尚,现代艺术家开始用绘画描述双眼所及的世界、主观的心中之物,甚至是描绘一种理论中的、只存在于假想中的状况。在这种状况里,事物不再处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和时间里,而是能被分解成多个维度,分别在自己的时空里运动,创造着自己的轨迹,如同多个平行宇宙一样,交错生长。这种自由后来发展出了更加纯粹的抽象艺术,如波洛克的滴画,根本看不出艺术家在描画什么,但那些错综复杂的点、线、色块,如同宇宙里的星海茫茫,充满生机。画面再也不是一个由长宽高定义下的空白盒子,而是一个多维度、有弹性,充满可能的世界。在这种没有一个固定方向和阅读顺序的画面中,画中的每一个小块都充满着自己的故事,有无数精彩的细节,带着创作的痕迹感,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想象力。当代艺术的美好就在这里,以绘画为语言的艺术家把二维画面里的固定世界打开,如同展开一张被折叠过的白纸,形成了多层时空的舞台,让过去的痕迹和眼下的解读可以一同在这无尽的画面中尽情舞蹈。P110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空间意识:挣脱空间维度的概念束缚

艺术家都是对生命格外敏感的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鼓励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最终,一幅绘画,—件雕塑,一张照片,一次打卡,或是一只融化的钟表,都真真切切地保存下了艺术家对于时间的体验,也将艺术家自己的个人存在记录在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中。P122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时间印记如何在艺术作品中展现时间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艺术的解读和观看都是被动的。诸如油画,画家可以选择让它们成为私人的回忆,永不见天日,那些被拿出来展览的作品,也是安静地待在雪白的墙壁上不动声色。观众来到它的跟前,只能小心翼翼地观察,赋予想象,不能与之触碰,更别想和它直接对话。这种被动的审美体验,已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艺术正在打破这种被动的审美体验:一种交互的、对话式的观看方式正在出现。如果说,传统的艺术作品是静态的,那么新媒体艺术就是动态的;如果说,传统的艺术表达是单向的,那么新媒体艺术的沟通则是双向的。在这种全新的观看方式里,时间成了艺术的关键词。理解作品需要观众投入时间,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这段时光里感受到的光线、声音、空间、事件,都会对P140如何理解这件作品产生影响。对我们来说,最好的观看莫过于一次发人深省的游戏,理想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一次四维的、双向的、全身心的体验。P141

其实,无论我们处在哪个时代,采用何种媒介,“人”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永远都不可取代。作为艺术的观众而言,人们牺牲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去到美术馆,去探索新媒体艺术家编织的那个虚拟时空。艺术不论使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其实最关键的还P152是要回归到人生活的本身,去启发人类的真实情感,反思社会的现实问题,这些才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地炫耀科技的视觉表现力。P153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之《新媒体:一种全面感知艺术的当代体验

——[中国]苏也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