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绥民《道德经》就是一部兵书

(2022-12-12 09:25:52)

*江源·万经之王·学习《道德经》札记(78)*

《道德经》就是一部兵书
 
          如上所述,勿庸置疑,老子的“道”、“德”思想,完全反映出了《道德经》的“武术”、“武学”主题。
    因为,老子的“道”,即“柔弱胜刚强刚强胜柔弱”之道,表现为“武术之道”、“武学之道”;而“德”,表现为“道”的内在条件,是“道”的题中应有之义。故讲“德”仍在讲“道”,即,仍在讲“武术之道”、“武学之道”。而且,正是“德”的阐释和规范,方才完整、准确、科学的体现出了老子的“武术”思想、“武学”思想。老子的这些思想贯穿了《道德经》全篇,故把《道德经》视为“兵书”理所应该。
        而且,将《道德经》视为“兵书”的最根本的理由在于,老子提出的“柔弱胜刚强”是对统治者赖以的“刚强胜柔弱”的批判和否定。因此,如果说,“刚强胜柔弱”表现为统治者以武力为基础的“霸道”统治的话,那么,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则是要冲破和砸碎统治者的“武力”和“霸道”的统治,以实现“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故在“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之间,反映出了“以武制武”的原则和精神。而这点,正是《道德经》“兵书”本质之所在。
历史的看,老子的“武术”、“武学”思想,造就出了中国“武学文化”,并实际的左右了从东周到西汉的中国几百年历史。
    表现在:老子的“武学”思想,即旨在如何“止武”、“止戈”的问题上,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呜”;老子的“武学”思想,即“民心”和“爱民”、“公平”和“正义”、“忘我”和“无畏”的精神,造就出了中国的“侠士”,孕育出了中国的“武侠文化”;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主张,在西汉初得到了实现。
    特别是,老子的“武术”、“武学”思想完全被孙子、鬼谷子等人继承和发扬,从而使得中国“武术-军事”一体的“兵法”面世。这种“兵法”思想,上演出了诸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最终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戏,也使“中国武术”、“中国兵法”彪榜青史,万古不朽。从而深刻展现出了在国家、阶级这种“文明”延续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文明发展里程碑”,这就是:中国的“武术”、武学“文明”,和战争“文明”。
    所以,老子的《道德经》本质上是一部“兵书”无疑。
    历史的看,老子的“道德”思想,派生出了孔子的“道德”思想,派生出了庄子的“道德”思想,等等,从而导致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形成。但是,应该看到,孔子、庄子的“道德”思想,无疑的,曲解和扭曲了老子的思想。在这些“道德”思想中,唯有老子的“道德”思想,即“柔弱胜刚强”的“武术”、“武学”思想,方才真正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脊梁。
    老子的《道德经》,是“兵书”但似乎又超出了“兵书”的范围。表现在,老子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首开了“民主”思想、“德治政治”思想之先河。但这都是老子武学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老子的这个思想,无疑的,是对人生、对社会、对政治的理智洞察,和高瞻远瞩的结果,十分令人折服。老子思想的伟大理论建树,对促进今天的民主政治的发展,都会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