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绥民忆徐炜恩师

(2022-12-10 11:45:57)

*江源·回眸*

忆徐炜恩师

1958年5月,我随转业青海省湟中县人民法院的大哥,到湟中一中就读初二。一直到高中毕业,徐炜始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初见徐炜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深沉寡语的小老头。42岁的他,白发斑斑,忧郁的阴影在他脸上漂浮。在课堂上,徐老师俨然另一副神情。他眼光发亮,清癯的脸上挂着笑容。普通话虽然带有上海味,但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徐老师善于引经据典,讲课内容丰富,富于哲理,逻辑性强,谈笑风生,同学们都爱听他讲课。

那时候,学习条件有限,没有什么复习资料之类,多数学生没有钱买课外阅读书籍。徐老师拿出自己的工资,买来刻写工具和油印机,自己写辅导材料,刻印发给同学们。还把他发行剩余的自己的小说集、散文集发给大家。当时正赶上饥荒,徐老师有一次竟然晕倒在课堂,苏醒后接着讲课。

徐老师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全校第一。

当时,在“大跃进”的气候中,我们学校集资建起了小工厂,我大着胆子写了一篇消息,在《青海日报》发表,得到徐老师的赞扬。承蒙徐老师厚爱,他经常给我开小灶,讲解鲁迅的作品,教我议论文和杂文写作。我的文字基础,是徐老师的心血一点一滴给浇灌起来的。我之所以能在新闻战线上干到退休,得益于徐老师的教诲。徐老师是我的恩师!

1962年,我高中毕业离校,虽几次回母校拜见老师,但没有见到徐炜老师,也没有获得徐炜老师的准确住址。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徐炜老师,这是痛心的遗憾。

2000年,我从《人民日报》老朋友,也是徐炜老师的学生那里得知徐炜老师逝世的消息,不胜悲痛。经他们介绍,才知道徐老师的坎坷经历。

徐炜1916-2000),原名范泉。193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

历任《作品》、《中美日报》、《星岛日报》、《文艺春秋》、《文学新刊》、《文学丛刊》、《寰星文学》丛书、《一知文学》丛书、《中原文学》丛书主编,上海永祥印书馆总编辑,上海市新闻出版印刷学校副校长,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审。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徐老师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著有小说集《浪花》,散文集《绿的北国》、《创世纪》、《翻身的日子》,童话集《哈巴国》、《幸福岛》,民间传说集《神灯》,译著有《文章》、《片断》、《朝鲜风景》、《黑白记》、《鲁迅传》等。

1957年,徐老师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发往青海。划为右派的原因倒也简单,20世纪30年代,徐老师和胡风等追求鲁迅,且与胡风来往频繁,于是受到株连。70年代末,他被平反,安排在青海师院中文系任教授,此时他已62岁。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冬,70岁的徐老师调回上海,担任上海书店总编辑。

徐老师主编出版了2000万字、30分册的皇皇巨著《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和《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词典》。1997年9月,《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赢得国家图书奖中最高一级的荣誉奖。

徐老师一生,和许多学界名流结下深厚的友情,因而在复出后,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回忆录,如《文海硝烟》。

逝者如斯夫!每当想起徐炜恩师,他的品质、风范、学识和坚韧不拔精神令我不忘。

徐炜是我敬爱的恩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2022.09.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