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绥民为何“玄而又玄”

(2022-12-07 13:07:20)

*江源·万经之王·学习《道德经》札记(75)*

为何“玄而又玄”        

《道德经》“玄而又玄”何处
    从《道德经》内容来看,“几多几少”:
    第一  讲道理多,命题少,甚至隐藏了命题。
    老子《道德经》的中心和命题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单从这句话看,中心和命题是不明确的而只有对全文深刻了解之后,方能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道可道”,其前一个“道”指的是“规律”,而后一个“道”指的是“论证”,或者是“说明”。后面的“名可名”也如此。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能够通过“物“悟””的方法而可以说明、证明的规律,它就不是一般性的规律,而是特殊性的规律。老子开门见山就揭示出两大规律:“刚强胜柔弱”的普遍规律,和“柔弱胜刚强”的特殊规律以此,老子揭示的“柔弱胜刚强”特殊规律,和阐明这个特殊规律适用的“条件”,而表现出《道德经》的中心和命题。
    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和“刚强胜柔弱”都是“道法自然”的结果。其中,“刚强胜柔弱”是公理和常识,无需理论的证明;而“柔弱胜刚强”则是需要理论证明的。即可以通过“物理”的方法,进行说明、证明的。对此,《道德经》中,老子为了说明和证明“柔弱胜刚强”也是一种“规律”,便从自然、社会、政治等方面列举大量的例子,如“水”、“婴儿”、“小国寡民”等,反复进行哲理性的论证和说明建构起“柔弱胜刚强”的理论。
    由于《道德经》隐蔽了文章的中心和命题,故给人以错觉。这就是《道德经》难读、难懂的直接原因。
    第二讲武术哲理多,打法法则少,并隐去武术打法的方法。
    《道德经》中,老子创新和揭示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畴和概念,这就是“阴阳”、“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攻守”“进退”观“变化”观。这些观念,是形成老子武术理念的哲学基石。
而老子的哲学基石,必然产生武术理念;有武术理念,就必然有武术法则和方法。但是,具体的武术法则和方法,却大都被老子隐去了。老子对武术理念的哲学抽象的结果,难免使人们断章取义,“各取所需”,遂争论不休。对《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在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是难读、难懂《道德经》的重要原因。
    第三“武学”多,“战争”少。

《道德经》中,“道”指的是“柔弱胜刚强也包括“刚强胜柔弱”之道”;老子的“德” 指的是制约和规范“柔弱胜刚强也包括“刚强胜柔弱”之道”的,使之“得道”并用于正道而不走入邪道的思想、行为规范。由此,表现出老子“以德治道”的思想。
    老子将“柔弱胜刚强”之道运用于“武打”,则缔造了“武术”;老子将“柔弱胜刚强”之道运用于“社会”,则揭示出“民心无敌”,及其“民主思想”、“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推进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老子的“武术”思想、“民心无敌”思想,及其“民主”政治思想,构成了老子的“武学”思想。正是如此,《道德经》讲“武学”多,其具体表现在讲“如何才能‘得道’”、“如何才能‘治道’”多,而讲“战争”少。
    由于不懂老子的“得道”和“治道”思想与“武学”的密切相关,也使得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引来争论不休。这是《道德经》难读、难懂的根本原因。

《道德经》采取韵文体的写作形式,显得行文无序,又通篇散漫的穿插不少的哲理、哲言和类比、比喻等,显得庞杂无章而且《道德经》一字千钧,言简意赅,一字把握不好,就可能原意理解出错,甚至谬以千里。这些,都是导致《道德经》难读、难懂的间接原因。   2022.09.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