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绥民谁高一筹——与意公子商榷

(2022-12-03 12:18:28)

*江源·随便谈谈*

谁高一筹

——与意公子商榷

意公子的视频节目是不错的,在《求一个苏东坡的同款弟弟》中,她对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的深厚感情的讲解是准确而透彻的。我把她的话概括为:既为兄弟,亦是知己,患难始终,休戚与共苏轼和苏辙是史是最好的兄弟。

意公子说,(苏辙)“一点都不比他哥(苏轼)差”,愚以为是可以探讨的。

苏轼兄弟在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黄庭坚对他们有“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的赞誉。苏轼的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词之豪放一派。而苏辙沉稳执着,老成持重,文章虽“雄杰之气或不如兄,然而冲和淡泊,道逸疏宕”(茅坤《苏文定公文钞引》),亦是自成一家。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

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苏辙的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兄弟是如何评论对方的?苏辙在祭祀嫂夫人的文章中说:“辙幼学于兄,师友实兼。志气虽同,以不逮惭。”(《祭亡嫂王氏文》)他认为苏轼不仅是自己的兄长,更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诗文成绩不如兄长。

苏轼则认为兄弟二人各有所长,弟弟苏辙也有胜出自己的地方。在给朋友的信中,苏轼写道:“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

事实也的确如此,苏辙擅长各种文体,尤以策论最为出色,其文纵横捭阖,雄辩宏博,说理透辟,感染力极强。苏辙的记游之文清新明快,刻画入微,也有很高的成就。

苏轼和苏辙虽然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但是苏辙终究是差了苏轼一筹,那么到底差在哪里呢?我们不妨看他们的唱和诗,从中便可见分晓。

公元1056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赴京赶考,路过渑池的时候,曾在奉闲僧舍借宿,当时两人还在僧壁上题诗。公元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在赴任的途中再次经过渑池苏辙想起两人曾携手经过这里,便写了首诗寄给苏轼以表达自己的思念。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收到这首诗后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再次经过渑池时想起苏辙曾写下《怀渑池寄子瞻兄》给自己,于是随手写诗安慰他。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看完这两首,我们发现,在人生态度上,苏辙有点悲观,而苏轼则是有着令人振奋的达观,在这一点上,苏辙明显差了苏轼一筹。至于两首诗的文学高度,苏轼这首诗意境恣逸,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无疑也是胜了苏辙一筹。

以上乃敝人浅见,欢迎指正。

                2022.09.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