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中医药学札记(39)*我为什么推荐干姜甘草汤

(2022-05-10 14:35:50)

*学习中医药学札记(39)* 

我为什么推荐干姜甘草汤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不可掉以轻心。

疫情以来,网上流传一些预防的中药方子,我尽最大努力收集,药方各不相同,但原理基本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有关论述一致。要说哪家药方最好,真不好说。由于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特殊体,网上流行的药方不一定每个人都适用。要用哪个药方,需要医生诊断为好。

我信奉大道至简,按矛盾论的基本观点,我认为最简便的大众药方两味即可:干姜、甘草各10克煎服,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体内湿热是万病之源,新冠肺炎也不例外。

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画。”湿气不分季节,不分男女,不分体质,随时而入。因此,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

体内的湿气如果遇到寒冷的空气时,就会形成寒湿;如果遇到热的空气就会形成湿热;如果遇到风则会形成风湿,成为致病的因素。

湿气重,湿性重浊黏腻,如果湿至关节,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时间久了会有关节变形、关节的功能障碍。 湿气可以弥漫全身,如果湿气到了头顶会导致头目不清楚,即头脑不清楚,昏昏沉沉,头重。如果湿邪弥漫全身可以有水肿或者身体的沉重,湿气如果阻滞了脾胃,会出现脾湿、痰湿、内渗,出现胸闷、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痰多、身体困倦、舌苔厚腻等一些表现,而且湿还可以到其他的一些脏腑,都会困扰着这些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习惯,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在《本草纲目》中,有关于生姜的描述:“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唤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       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姜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关于姜的药用,古代很多医学著作都有记载。药用的姜可分为鲜姜干姜和泡姜,在《五十二病方》中,可以看到姜、干姜、枯姜的记载。       

在《神农百草经》中,说干姜“辛、温、无毒”,“温中、止血”,“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而有关干姜的炮制方法,在《图经本草》中有详细说明,就是“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在古代,使用生姜的医药学家很多,但是其中深得生姜药理者首推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使用生姜的药方很多,对于外感邪气、营卫不和者,他用生姜配大枣以调和营卫,配以桂枝汤服用。另外,还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的理中汤以及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的大青龙汤等。这些药方之中都有生姜或者干姜,而且临床研究表明这些药方在现在效果非常显著。       

张仲景的用姜医理,涵盖了生姜温胃、散寒、止呕、降逆、温肺止咳等功效,是中医药学临床用姜的法则。

张仲景可谓“用姜高手”,尤其擅长使用生姜和干姜,《伤寒论》所载112方中,涉及到姜的有59方,其中使用生姜的有39方,干姜的有25方。一些著名的中药汤剂小柴胡汤、真武汤、理中丸等,都用到了姜生姜的发散能力强,所以驱动的作用很强,可以畅通经络中的浊积滞

家父是中医医生,他说古人把姜称还魂草,所以预防新冠肺炎我首选干姜。

中医有“十药九草”之说。甘草入脾、胃、肺经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现代药理学发现,甘草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效,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新冠病毒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但病毒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靶向器官比如肺部,导致呼吸衰竭。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迫切想寻找一个物质,既能够抗炎症风暴,又不抑制免疫,最后找到了甘草酸

干姜和甘草配伍,相得益彰,毋庸置疑。     2022.04.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