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药学札记(38)*从“一”开始——学习《伤寒论·序》有感
(2022-05-10 13:55:27)
*学习中医药学札记(38)*
从“一”开始
——学习《伤寒论·序》有感
按语
这些“札记”为什么不在“群”里发?因为有的人看不懂,有的人不爱看,有的人满腹狐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
此前我已发过多篇“札记”,还有些待字闺中,以后还会多少写点。
张仲景的《伤寒论》【注】是我国古代四大经典中医学著作之一,“序言”交代了《伤寒论》成书的起因,是不可不读的。
我读“序言”,注意到3个问题:
一、张仲景批评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重视医药,追逐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一旦有病,就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置,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
二、如果能熟读《伤寒杂病论》(共16卷),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当今社会,张仲景说的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摆布处置的现象普遍存在。就是中医院的医生,认真学习四大经典中医著作的凤毛麟角,文学艺术领域大师多如狗,而中医大师屈指可数,中医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去冬今春我在海南旅居,遇到感冒、咽喉发炎、腹泻等驴友,想给开几味中草药调理一下,毫无例外无人相信:“你又不是医生!”
真是自找没趣!
这些可爱的驴友忽视了一个常识,国医大师是从咿呀学语,认识“一”字开始的。好歹我读了点中医学经典著作,对一些常见病的调理经过亲身体验。否则,人命关天的事我是不敢造次的。
【注】张仲景最初的著作叫作《伤寒杂病论》,后来失传了,到了宋代,被分为两部书分别行世,也就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前者讲伤寒及方证相应,后者讲杂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