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驴行徽开古道

(2025-04-01 10:09:09)
标签:

游记

我的驴行漫记

旅游

驴行徽开古道

    2025321(周五)的傍晚,开启今年户外活动新征程。自从去年单位的同事参加户外爬山活动发生坠崖事故以来,迫于来自家内家外的各种舆论压力不得不暂时放弃户外活动,经过半年多的心理调整逐渐减轻思想负担,再加上身体各种不适的不断恢复,最近看到烟台梧桐户外组织安徽南部的徽开古道和梦里古道徒步穿越活动的帖子便报名参加,经过几天的物资准备于傍晚按时来到集合点,登上姗姗来迟的卧铺大巴车,与34名熟悉和陌生的驴友一道踏上南下的行程。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有近一年没有参加集体旅游活动了,正如有人调侃说旅游,是离开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别人活腻的地方看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压放松自己的心情。针对集体活动自己的感受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凑合在一起做着共同愿意做的事,自己不用操心旅途安排,放下自我跟着走就行了,正如有人说退休后有时间有钱,只要身体尚就可以跟着人跑,还买啥房车越野车自驾呢?各说各的都有道理,只是自我感觉的结果不同而已。

 驴行徽开古道


   自从登上卧铺大巴车开始一路南下,经过一夜行车,322(周六)的上午又是个半天全部在车上度过,这一路上从北向南,从路边一片荒芜到一片翠绿,跨过长江,驶过运河,一路上阳光明媚气温回升,历时十几个小时终于看到徽派建筑和油菜花田组成的画卷,终于快要到达徽开古道的起点,位于安徽南部的岭脚村,好在一路上乘坐卧铺车比较轻松,如此算来留给穿越古道的时间就紧张了。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听说徽州古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中国第三条著名古道,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也是一条见证徽商历史文化的“徽商之路”。徽开古道是徽州通往浙江的古徽州十大古道中排名第二的一条古道,徽州一侧的起点是休宁县榆村乡的岭脚村,这个村名在南方的山区被广泛使用,岭脚村的地形从山顶俯瞰酷似一张“龙嘴”。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艰难地穿行于狭长的村子,到达徽开古道的登山口时已过下午两点多钟,给我们穿越古道留下的时间已然不多了,大家下车后在领队的催促下急急忙忙地收拾装备穿过小河,顾不上仔细欣赏由白墙黑瓦马头墙形成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落,顾不上探访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据说徽开古道始建于宋朝,最初是条由徽州至浙江的通商泥路,大体上从岭脚村至白际村之间的通道,到了明朝,当地一位叫汪致洛的徽商出资将其改建为石板路,曾经有人传说是为迎接从浙江入徽州而建,当时岭脚村的村民登上当地海拔一千多米的最高峰欢迎入徽,没想到不知何故从其它道路入徽,等待多时的人们心灰地说白接了,“白接”用当地话说成“白际”,故后来人们将这座高峰命名为白际岭,这也是群山中的最高峰,下面的山村就命名为白际村。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徽开古道主要由石块铺成,宽度在1米到1.5米之间,至今依然保存完整,由于年代久远,年久失修缺少维护,况且后来随着各种进出道路的修建,通商的作用淡化,部分路段已荒草丛生,荆棘遍地。现在当地为了旅游开发开始关注这条古道修缮,设置了路牌,建设了凉亭,布设垃圾桶,来自各地的户外都到此组织穿越古道活动,故事传说也开始在各地户外群体广泛传播,提高了人气,由此集聚驴友群到此穿越。在穿越徽开古道时看到岔路很多,每个岔路口都能看到由各地户外群设置的红色路标飘带,如同小旗帜为徒步穿越者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在徽开古道穿越中看到很多路段被野草和树木覆盖变得难以通行,然而,随着原生态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愿意前来探索,不惧辛劳地翻越白际岭,重走徽开古道,到此追寻古代徽浙两地商人经商的足迹。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徽开古道在历史上作为物资交流、人员交往、信息传递等方面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当时在古道设计上考虑人性化供行人歇脚的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古道上曾经设置一些茶亭,五里亭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塌毁,只留下残垣断壁成为古迹供人们瞻仰,现在的古道上已新建成二里半亭、十里亭等供路人驻足休息。在快要走到白际村时看到由两道石墙形成的诸如关隘的墙体,已没有了屋顶,走近了才看清是供人休息的亭子,再仔细看看介绍才知道这是安徽与浙江交界处,当时的帝王朱元璋为了促进两地人民友好相处在此建设界亭并命名为二善亭,既是关隘作为巡查用,也是茶亭供路人休息时用,现已成为岁月沧桑的古迹。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在徒步穿越徽开古道过程中,不仅手拿着沉重的单反相机,还携带着无人机,总觉得既然不远千里到此,应把所有的家伙事不辞辛苦地都带着,用不同视角不同的相机拍摄出不一样的照片,这可能是摄影发烧友的执念吧。由于携带物品重量过大,又好长时间没有高强度的爬山,刚走上古道的一路拔高就把我甩到后面,好在不是队伍最后一波,只能勉强地跟着中间梯队。听说围绕着古道建设了新的盘山公路,当地用新的交通道路既实现安徽和浙江的经济往来,也让古道周边的乡村人受益,让千百年的古道失去原有的作用,登上山顶会看到这条犹如七十二拐那样的盘山公路,为此想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去欣赏,可在密不透风的树林包裹着的古道中行进,始终无法放飞无人机,当走出密林看到一片具有一定坡度的茶园,露出天空可以放飞无人机航拍,但是,由于地面不平又都是浮土,只好初次尝试手持无人机放飞和收回,不知是放飞的地方选择的原由,在空中没有找到壮观的盘山公路,只能拍摄郁郁葱葱的群山,就这么放飞的一段时间就被甩出了中间梯队,只能一个人看着树枝上的红布条指引的道路独自前行。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从貌似关隘的二善亭继续行走开始下山,绕过山的被阴面,随着太阳逐渐落下,夕阳照耀着森林的美景已不见,黑漆漆的山路变得越发难走,沿途遇到掉队的三三两两的驴友汇合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打开手电沿着崎岖的山路摸着黑走向据说是白云与蓝天交际的地方白际村集合,能被人们称为如此美妙的名字反映出这里能看到蓝天白云等美景,现在我们只能看到满天繁星组成的浩瀚星空,唯有在这里才能如此近距离的望星空,只是集合的时间有点紧张,大家都是连滚带爬地赶向集合点,最后不得不向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求助载我们到达集合点,结束半天的穿越古道的任务。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驴行徽开古道

    今天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下午两点多才到达徽开古道的起点岭脚村,在仓促中背起登山包开始沿着由石头铺就的道路一路拔高,这几天的南方不知怎么地阳光明媚,大太阳晒着浑身燥热,一路上脱掉外衣秋衣依然是大汗淋漓,好久没有高强度的爬山,这下彻底给我来了个下马威,随着稀稀拉拉的爬山队伍一直勉强地跟着,甚至一度被挂单咬牙跟着,原本这条13公里的古道穿越是一天的活,尽让我们半天走完,乃至下山前往白际村时太阳已完全落山,我们落单的几个人在满天繁星的星空下沿着盘山路走到集合点,好在有当地农民的面包车帮助顺利到达集合点乘坐大巴车前往屯溪老街住宿,结束今天徽开古道的穿越,完成挑战体能的穿越。

(写于2025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