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天砚----绍兴会稽越砚

标签:
文化 |
分类: 百砚千姿之地方名砚 |
2010年7月11日,柯桥日报的记者写了一篇《越砚芳踪今何在?》的报道,记述了绍兴谢先生受友重托,寻找一方绍兴历史名砚——会稽越砚数觅未果的故事。
历史上,越砚只是民间艺人小规模的手工艺品,市场上流通量不大。直到1979年以后,才是其产销的全盛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越砚作为外贸产品而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县手工业局因势利导,利用“越石”资源,组织民间艺人,在平水镇创建了越砚厂,年产也不过600方左右,产品通过外贸部门远销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
http://s8/mw690/003PPV2Tgy6HQ2AGqfZ77&690
越石产于浙江绍兴市的会稽山区平水上灶乡一带,因古代越国的首都在会稽(今绍兴)得名,制成的砚台称“越石砚”或“越砚”。上灶是绍兴县上灶乡政府所在地。在绍兴城东南约11公里。传为春秋欧冶子为越王铸剑设灶之地。位于下、中灶上首,故名上灶,亦称欧乡。民国21年(1932)设镇,附近唐家岙产“越石”,为“越砚”产地。越石系下元界双溪坞群火山碎屑岩中夹泥岩,为汪变质安山质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赋存于元古代双溪坞群地层中。石坑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分,其中以下岩所产为上品。该石质地细腻,有紫、青、黑三种颜色,色泽妍丽,绚丽多彩;石上纹理丰富,构成的花纹有青花、鱼脑、蕉叶、金丝、银丝、紫袍、玉带、虎捺、美人红等。石中隐现青色花纹的称青花,隐现绿色花纹的称蕉叶,形似虎皮纹样的称虎捺,中镶玉色条纹的称玉带,呈紫红色花斑的称紫袍和美人红,在紫红色花斑中镶嵌白色方解石脉条纹的则称紫袍玉带。
http://s10/mw690/003PPV2Tgy6HQ2WIhxnd9&690
http://s3/mw690/003PPV2Tgy6HQ2WNCeu72&690
以越石制作砚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称"越石砚"或"越砚",越砚的特点是石质稠润细腻,呵气成云,磨墨无声,就水研墨似漆,发墨不损毫颖;在工艺上,刀法洗练、线条明快、结构疏朗,图案自然和谐,独具风格,
http://s14/mw690/003PPV2Tgy6HQ2AY2qF1d&690
明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记》中就叙述到以“越石”琢成“著墨无声而墨沈烟起”的“天砚”,视为珍品。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篆刻家金农也与越砚有不解之缘,《冬心集》载,金冬心曾游会稽山麓,拾一石沾砚,爱不释手,认为砚之上品。心中甚喜。带回扬州后经过精心雕琢制成一方佳砚,爱如珍宝。从此越砚之声誉日上,被列为名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