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有感
(2019-06-26 12:10:51)读了王晓春老师——一位长者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心中颇有感想,故写此读后感以记。
这本书是王晓春老师运用案例研讨的方式写下的,将一些专家的抽象理论与教师们的亲身经历结合了起来,就事论理,十分生动形象,也为即将步入教师队伍的我警醒了很好的经验指导,其中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非研究型”教育的案例。这是一个关于差生转化的案例。案例中这个老师为了让这个差生成绩上升,做了很多:停职、课间课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辅导和帮助,还成立了帮助他的监督小组。但这个案例中,他却没有对这位为什么会出现不良习惯的原因进行分析。而是直接运用了许多老师的惯用方法来帮助他,未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虽然后来-这位学生的成绩有所上升,但教师同学们却耗费了许多精力。这完全是因为没有完全对症下药的原因。
说实话,在未读到王晓春老师的指导前,我一直认为这种方式是教师十分敬业的表现,但现在看来,做得还不够,主要是经历未放对地方,完全有更加事半功倍的办法,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所以常常看看别人的经验,是不错的选择。而王晓春老师教会了我这一点。
除了上面的这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教师的长恨歌:一恨学生常常好心当做狼心肺!二恨学生常常阳奉阴违两面派!三恨学生常常狡辩无赖不认账……这首诗很长,共有十恨,几乎写出了一个老师在工作中会遇到的所有学生问题。也正是我进入工作后会有所惧怕的。
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说: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理解学生、以身作则、爱、从根源解决问题等等。我觉得他说的很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能够付出百分百的耐心、爱、责任心,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教师的真心。没有因恨而来的爱,爱只能用爱来换取。此外教师作为教育者,以身作则十分重要。不然只会让学生感觉到虚伪,教师尚且两面派,学生如何成为一位专一的人呢?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心口合一,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
除了以上两个案例,王晓春老师还有很多例子都很发人深省,我细细品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