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读书心得
(2019-06-17 08:42:01)分类: 教师读书活动 |
《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读书心得
从我自己作为学生开始至今,我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告诉我,欧美国家的教育和中国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教育更倾向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自由、更轻松,甚至更“高级”。还是孩童时候的我会羡慕他们的孩子没有这么多的家庭作业;到了高中、大学,我羡慕他们的职业教育和国内的地位完全不同;而今,我不再简单地“崇洋媚外”,而是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中国教育现状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瞬息更改。直到我读过《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这本书之后,我对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缘起:看来我们同病相怜”部分,我读到一段话,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文内容如下。佩里霍尔高中 (Perry Hall High School) 是我们访问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与校长乔治·罗伯茨 (George Roberts) 先生座谈时问了他一个问题:“作为校长,您最担心、最看重的事情是什么?”他沉吟片刻,说是学生的安全。我再问:“第二呢?”他的回答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我再问:“那第三呢?”他说是教师。听完这三个答案,来自中国的同行们都笑了。他问我们笑什么,我们回答:“您担心的问题跟我们一样,连排序都一样。”他也笑了,说:“看来我们同病相怜。” 哦, 原来他们也是这样的。瞬间,我的心里舒服了很多。我似乎找到了共鸣,我认识到安全、质量、教师这三要素至关重要。正如李教授说的: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学校的职责、使命都包含在这三要素中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会是颠覆我以往认识的一本书,我以为会看到非常多的教育上的相似。但看到最后我发现,我们不一样。
本书用课例的方式直观地向我们读者展现了美国中小学部分课堂的教学现状,从中我看到了创造性思维广泛而深远的渗透,我看到了美国教师极强的课堂执行力(这也是我亟需提高的),我看到了“一张纸”的神奇力量,我变得更有勇气去舍弃教材和名目繁多的课外练习。尤其是看到最后关于作业的几点思考,我不禁回想起前两年和组里的老师一起改编校本作业本的日子。现在我们七年级英语分A、B班教学,我们在作业布置的时候也尽可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安排,但还未做到教师自编针对性作业。这项工作操作起来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我们应胡校的要求在改编课外阅读材料,其实也是基于我们学生的情况在作业方面做的努力。我想,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做到作业的科学布置,我们还要不断地尝试和努力。但我们在行动,就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