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种子课课例研讨——黄墨慧开课

(2017-05-25 08:44:04)

主题:种子课课例研讨

时间:524日上午

开课人:黄墨慧

研讨地点:一号楼二楼会议室

流程:

一、黄墨慧三(1)班开课,全体数学组老师听课;

http://s9/mw690/003PPyCMzy7bliS6QU818&690

http://s15/mw690/003PPyCMzy7bliSj8js1e&690



http://s8/mw690/003PPyCMzy7bliSQbNd57&690

http://s5/mw690/003PPyCMzy7bliT3Iqwf4&690

二、说课:

http://s6/mw690/003PPyCMzy7blj9WRAFd5&690



本节课是《小数的初步认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来认识小数,所有的小数都应该借助具体的形来认识。第一部分是认识,教读写法;第二部分是意义的探究;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是生活中的小数,感受小数的历史。

三、评课:

1.各年级组分组进行自由评课;

http://s10/mw690/003PPyCMzy7bljcppZDa9&690

http://s4/mw690/003PPyCMzy7bljcC3cff3&690

http://s3/mw690/003PPyCMzy7bljdu4qCc2&690

http://s10/mw690/003PPyCMzy7bljeMZNna9&690

2.各年级代表进行评课发言:

陈华生:

优点:导入部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去读这些小数;

整节课中有四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仔细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哪些不一样?”这样的问题足以引导学生能仔细观察这些数的特点,与整数的区别;“你还想了解小数的哪些知识?”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单上的:这五幅图为什么都可以0.8来表示?”目的性很明确;“你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抓住了本节课的难点,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数形结合:体现在每一步。第一个,体现在“米尺”;第二个,“元”;第三个,“0.8”;

建议:

最后十分之几等于零点几?这个问题的位置黄老师放在后面,能否紧紧跟在图形相结合,米、元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去观察、讨论。

0.1米的认识:十分之一米,为什么是十分之一米?虽然学生上学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的认识了,不过建议还是要让学生讨论再理解一下为什么是十分之一米?十分之一米为什么可以用用0.1?怎么想出一个方法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0.1米的理解是否真正理解?透彻?

学习单上的三幅图,都是让学生去涂色,可以增加一个空隙,让学生自己去创作0.8,打开学生自己的思维,不限制他们的思路;

拓展:本节课的内容仅限于分母是十的一位小数,能否拓展到分母是1001000的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二年级李嘉:

进步很大,思路清晰,课堂风格简洁;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去提问;

问题:

本节课定位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到底这个初步的度在哪里?

在以米为单位的认识中,意义理解到底定位于模仿还是理解”?

如果是模仿,模仿的面还有点窄,是否可以放得更宽些?

老师自己将小数的认识定位于形的基础上,但形的意识是有的,不过还有太足;

画图的指导,老师提示画图不用太精细,对孩子画图的习惯指导不能疏忽。

一年级许碧慧:

课堂整体风格提升了,对孩子的的整体把控,教师的语言风格变得简洁多了,给孩子的空间也多了,所有的问题都是以学生为起点。

整节课的设计,尤其是导入环节简洁明了,设置的过度也很自然、流畅;

分数的认识与小数之间的转化,感觉太过跳动了。

十分之一等于0.1为什么?让孩子解释有些太过牵强。

四五年级马良君:

为什么不同的图都可以同一个小数来表示?对意义的理解应该更加强一些;

六年级季鑫熠:

忽视了小数的写的教学;

教师板书箭头指向的是,而不是三份,建议0.3是十份中的三份,而不是第三个;

老师教学示范误导了学生;

十分之几等于零点几?这个问题放在后面,更需要老师加多一些组织,让重要更突出地摆在学生面前,不忽视。别让孩子在重点时刻游离于课堂之外。

这节课的度在哪里?本节课是以具体的单位和数量来进行支撑,而四年级意义的理解则是脱离具体单位和量进行抽象的理解;

前面都是零点几?能否加一些实际的如“4.32表示的是什么?逆向运用推理再加强些。

胡老师总结:

老师们对她的优秀,提出了一致的看法,课堂上还是比较沉稳大气,跟学生的对话、交流体现出了她本身的学科素养,语言的准确性。设计思路也很清晰,一环扣一环,整体版块分明,体现出了她两三年来的成长和进步。

刚才陈华生老师评课中提到了“4个问题进行教学,评到了中心。学生的起点与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拓展:你还解什么”?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为什么都是0.8?”体现了她教学设计的顺逆关系。最后你发现了什么以重难点来进行提炼。建议中对0.8的空格设计非常好,能让学生的思维再次发散开来,让学生去画,体现他们对小数的理解,我非常赞同。

老师的语言、示范、学具出示的严谨性。

老师们讨论的初步值得探讨,并置疑初步的度,这一次的教材修改得很好,体现到了“初步”,本节课就应该以0.1为主,是一个初步的体现,不提分母是百、千;另外,教学紧紧扣在情境上,不脱离情境;第三个初步,体现于不出现计数单位,学生只是初步感受,不出现0.3里面有三个0.1。初步的度从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出来了,小数是来自于分数,它的记录方式,从十分之几来的,这节课的概念分为数的概念几何概念。数的概念并不是记住它的名字,而是知道它的定义:正确的描述它是什么?但老师要清晰它的定义,而学生知道这样的数是什么样的?第二个要理解这个数的特点,它在现实的情境中的运用,倒过来就是例举;第三个层次是组成和分解;第四个层次就是比较大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